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专家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探索和创新更多适合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需求,给予差异化资本补充门槛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还应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窗口指导,引导中小银行积极节约资本消耗,提高资本管理能力。
11月6日,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召开第九次会议,研究深化中小银行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部署金融领域重点工作等问题。财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补充资本,资本补充与完善公司治理、改善内部管理相结合”,此次会议再次将重点放在商业银行补充资本上,提出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此外,会议还强调要完善支持科技创新的金融政策和措施,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改善支持政策环境。
政策帮助中小银行“补血”
今年以来,政策层面多次提到支持商业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会议指出,当前要重点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服务实体经济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早在2月1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指出,要提高商业银行发行永久债券的审批效率,降低优先股、可转换债券等进入门槛,允许符合条件的银行同时发行多种资本补充工具。
目前,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通过永久债券、优先股、可转换债券、二级资本债券和私募补充资本。据中国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商业银行运用更多创新工具多渠道补充资本,发行非定期债券(永久债券)和二级资本债券共7000多亿元。目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已达到14.12%,同比增长0.58个百分点。
然而,中小银行,尤其是非上市中小银行,在其他一级资本补充工具方面并不丰富。7月19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补充商业银行一级资本发行优先股的指导意见(修订)》,指出股东超过200人的非上市银行可以在满足发行条件和审慎监管要求的前提下直接发行优先股。这让一些合格的未上市中小银行有机会通过发行优先股来补充其他一级资本。
“目前,银行间流动性分层现象较为突出,中小银行的流动性紧张依然存在。”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特别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央行发布的《2019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也提到,部分中小银行的局部和结构性流动性风险,实质上是实际资本水平不足导致的市场选择的结果。董希淼认为,继续加强对中小银行资本补充的支持,可以增强中小银行发展的稳定性,更好地抵御流动性风险,进而提高服务中小企业的能力。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认为,一方面,监管部门应探索和创新更多适合中小银行的资本补充工具,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需求,给予差异化资本补充门槛等政策支持;另一方面,监管部门还应通过严格的评估和窗口指导,引导中小银行积极节约资本消耗,提高资本管理能力。
金融创新解决了科技企业的融资问题
在促进高质量经济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结构改革的背景下,金融成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会议强调,要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优化科技创新融资方式,改善支持政策环境。坚持市场化和法治化原则,充分发挥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主导作用,更好地满足科技企业的融资需求。要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整体监管和建设规划,促进各种金融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确保安全高效。
文彬表示,金融创新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符合高质量经济发展的要求。科技板块是重要的支撑方式之一。目前,科学技术委员会注册制度建立和实施已有一年,上市交易已有三个多月。首次公开募股的节奏趋于正常。截至11月5日,已有46家科技板块公司发行上市,其中有许多“硬技术”企业。同时,科技板块对科技企业的制度包容性不断增强,支持科技创新的效果初步显现。
此外,商业银行还有很多可以提供的。2016年4月,银监会、科技部和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启动科技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并宣布了首批投贷联动试点,包括5个试点示范区和10家试点银行。文彬建议继续扩大投贷联动试点银行范围,推进银行信贷与股票、债券、基金的协同对接,创新推出投贷联动等新产品,为不同行业、不同生命周期的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支持。
一位来自某机构的人士向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表示,在完善法律制度的前提下,今后应努力推动科技板块的发展。建议以科技局为试点,推进资本市场登记制度改革,鼓励科技企业通过直接融资获得发展资金。在间接融资方面,建议鼓励银行创新担保品类型,扩大知识产权作为担保品。
标题:支持中小银行多渠道补充资本 加大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力度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4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