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要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必须与污染做一场艰苦的斗争,否则将影响小康社会的质量。
近年来,济宁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在朋友圈里晒蓝天、白云和清水已经成为许多人的习惯。但是污染防治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美味的肉已经吃完,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还有空气污染防治工作。”市委书记、市生态环境局局长孟庆松表示,按照全市污染防治“1+1+7”体系规划的要求,我们将每天、每月、每年坚决打击。
——坚决打赢蓝天防御战。对春夏秋冬和采暖期三个关键时期进行分类实施,深化臭氧污染控制,空气质量好的空天数比例达到63.1%。
——坚决打赢清水之战。确保省级以上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到“双标准”。
——坚决打赢保卫净土的战斗。实现了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全链控制,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率达到95%以上。
孟庆松介绍,今年我市将按照“减少替代是常态,等价替代是例外,亩产量效益论英雄,保持安全环保底线”的指导原则,实施“四压四高”的运行路径,调整工业、能源、交通、农业投资“四个结构”,从“根”上减排。根据法律法规,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将被淘汰,“两高”行业新增污染物排放将得到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实施“分散污染”企业整改和重点行业秋冬季差峰生产。进一步降低煤炭消耗,推进燃煤锅炉和工业炉综合改造,大力增加清洁能源和外部电力供应能力,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货运服务水平。提高内陆运输能力,加强对机动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控制,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济宁是南水北调东线重要的调水节点城市,南四湖承担着南水北调东线调水的调蓄功能。南四湖的污染防治是战胜水污染的重中之重。”孟庆松介绍说,南四湖整治的战略重点是围绕“源头”发挥作用:以源头控制为重点,做好工业点源和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提升和扩大污水处理厂的标准,分流雨水和污水,恢复水生态环境。
今年,我市将深化河长制和湖长制工作机制,加强对江河湖泊的管理和保护。编制《南四湖流域(济宁段)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20-2025),规划污染控制和水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湖滨生态带,丰富湖区生物多样性,建设水质保障工程,恢复和改善河湖生态。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环境保护”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监管体系。颁布《济宁市水环境保护条例》,通过地方立法,颁布地方标准,细化污染控制措施和控制责任。(记者通讯员李约翰·杨)
标题:从“根”上减排 啃最硬的“骨头” 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2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