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李大平·冷丘

记者唐珂·刘淼

吉林省辽源市位于中国东北腹地的一个小镇上。

20世纪60年代,辽源不仅盛产煤炭,而且纺织业发达,人们穿着时尚。“东北小上海”是现代人的美誉。20世纪90年代,受煤炭资源枯竭的影响,当地经济发展遭受重大损失,声名鹊起的辽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2005年,辽源市被列为全国第一批资源枯竭型城市,纺织业被评为当地传统优势产业。同年,投资建设了中国第一个民营企业建设的袜子集中工业园——东北袜子纺织工业园(以下简称“东北袜子园”),辽源迈出了从煤炭向袜子产业转型的第一步。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南方诸暨、北方辽源的袜业发展格局逐渐形成。随着“中国袜子,辽源制造”的美誉,辽源又一次因为编织袜子而进入人们的视野。

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近日,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东北袜子园,探讨辽源的转型。

充分发挥传统优势

面试的第一天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明媚。走进东北袜子花园,我们感受到了公园里的另一种“火热”。

目前是袜子经销商与企业洽谈订单的旺季,各种车辆挤满了公园。英国《金融时报》记者来到位于袜子花园F区的棉庆袜子有限公司,却发现生产车间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数百台袜子编织机同时运转,袜子编织、刺绣、烫印和设置都很忙。公司经理王百军从织袜机旁边的成品篮子里拿出一双灰色长棉袜,说道:“这是我们生产的德国订单,也是我们多年来第一批直接出口的订单。”在机器嘈杂的声音中,王百军提高了嗓门说:“机器一天24小时运转,工人们三班倒。”中国人民银行辽源市分行的于勇此时已经是汗流浃背,但他微笑着对记者说:“实体经济发展良好,实体经济也在支撑着银行。”

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在王百军的办公室里,他讲述了自己的创业历史。

渑庆袜业有限公司是2007年第一批入园的企业,王百军也被誉为东北袜园的“元老”。“说起东北袜子园的发展,我有发言权。当时东北袜子园只有三栋小楼,现在是甲区,公园里没有水泥路,周围是荒地和玉米地。”王百军笑着说:“当时我们的工厂只有450平方米,还有10台织袜机。所有员工加起来有10人,其他30到40家公司也和我们一样。”

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当初,东北袜园之所以建在那片荒地上,是因为辽源市政府重视当地纺织业的优势。辽源纺织业历史悠久。20世纪80年代,辽源第二针织厂是东北三省最大的专业袜子生产厂家,袜子行业有着深厚的基础。无论是原材料价格、劳动力价格还是市场价格,传统的袜业都具有启动替代产业所需的比较优势,是区域市场的“蓝海”。

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在这个“蓝色海洋”中游泳十多年后,王百军的公司已经从仅有10台机器发展到今天的270台机器;厂房从45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7000平方米;销售和R&D仅依靠王百军,现在有专门的销售团队和R&D团队;年销售额也在一路攀升,从几万元、几十万元到现在的几千万元。

标题:金融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实践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