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09字,读完约4分钟
自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构建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以来,万科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对长效机制的落地有什么看法?在10月24日举行的媒体见面会上,万科董事会主席于亮回答了《上海证券报》记者的提问,表示实施长效机制的时机已经成熟,已经迎来了最好的窗口期。过高的房价不利于城市的竞争力。房地产业的长效机制需要付诸行动,关键是要实现两个目标:“安居”和“居者有其屋”。为实现上述目标,于亮建议,住房供应应分层次规划,做到“低端保障、中端支持、高端市场”,同时提高土地开发速度,有效解决土地利用错配问题。
这是于亮第一次提出自己对“付诸行动,房地产长效机制”的系统思考。
过高的房价不利于城市竞争力
于亮说,今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短期内不能把房地产作为刺激经济的手段”,这意味着房地产业获得了一个健康、稳定、可预测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指明了行业的发展方向;同时,近年来,各大城市都在大力推进转型升级,这就需要引进人才来支持城市发展需求,而过高的房价不利于城市吸引人才;“事实上,我们很高兴地看到,一些城市已经在积极探索房地产落地的长期机制,比如深圳正在推广的分级住房供应模式。”因此,于亮认为,行业已经迎来了实施长效机制的最佳时机,这对行业来说是一件幸事。
于亮认为,对于普通老百姓(603883,诊断单位),房地产行业的长效机制需要付诸行动。主要有两个核心目标:第一,“居住和生活”,即城市中的绝大多数家庭最终应该获得尊严。基本生活条件;第二,“居者有其屋”意味着大多数城市家庭最终将拥有自己的基本住房。其中,落实“住与住”的关键是建立低收入家庭和中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体系,发展租赁住房;实现“居者有其屋”的关键是增加经济适用房供应,支持中等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继续推进危房改造。
实现这一目标有两个瓶颈
在这次交流会上,于亮还将东京和新加坡的数据与北京进行了比较。在北京80%的人口中,东京的人口是北京的1.7倍,东京的普通家庭能够在通勤一小时内购买更多的东西。宽敞的房子;同样,新加坡的人口是北京的1/4,面积只有北京的4%,但其平均家庭居住面积超过100平方米。
于亮表示,根据东京和新加坡的数据,北方一线城市广州和深圳有机会实现“住房和自有住房”的目标,但目前也存在两大瓶颈。
瓶颈之一是建设用地供应效率低。东京和新加坡的土地开发率都在60%以上,但中国大部分城市都不到25%,深圳不到50%,北京不到10%。
第二个瓶颈是土地利用率的不匹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居住用地比例过低,工业用地比例过高,办公楼占用率过高。他进一步引用数据分析说,从住宅用地占建设用地的比例来看,东京和新加坡分别约为70%和40%,而中国大多数核心城市的比例都不到30%,这说明中国住宅用地的比例明显偏低。;从工业用地与建设用地的比例来看,我国大城市的工业用地与居住用地的规模大致相当,而国际发达城市的工业用地面积远低于居住用地面积;同时,中国主要城市的人均商业面积都高于纽约和伦敦,是新加坡的3至6倍。
低端有保障,中端有支撑,高端有市场
那么,如何克服上述瓶颈,实现房地产业长效机制的落地呢?余良从企业观察的角度,从提高土地开发速度、解决土地利用错配、供给面和需求面四个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建议。
“首先,特大城市需要提高土地开发速度。参照国际经验,建议不低于60%;第二,更有效地解决土地用途错配的问题,居住比例不应低于50%。”于亮说道。
同时,在供给方面,于亮建议住房供给要分层次规划,做到“低端有保障,中间有支撑,高端有市场”。对于这三类住房的供给比例,他的建议是“2:4:4”,其中约20%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增加对需要保障的人的支持,并为无房租赁家庭提供货币化补贴;人才住房和住房约占总数的40%。这些房屋是可交易的房地产,但只对符合条件的家庭开放一手和二手房屋交易;市场化商品房的供给比例约为40%,在满足基本住房和基本住房购买需求的前提下,市场化商品房调控政策逐步退出。
在需求方面,于亮建议对基本住房购买和首次住房购买给予差别化政策支持,以提高当地居民购买基本住房的竞争力。
标题:郁亮: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正迎来最佳窗口期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