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3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张木东
近年来,贵州省银行业和保险业不断完善金融扶贫体系建设,切实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扶贫金融服务进一步优化,保险保障水平全面提升,形成了“机制优、投资大、覆盖广、保障实”的金融扶贫格局。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贵州省贫困地区贷款余额增加了3255亿元,增幅为69.8%;贫困地区保险密度提高近一倍,达到604元/人,保险深度提高0.4个百分点。
在10月24日召开的第236次银行业和保险业例行记者会上,贵州省银行业监督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王军介绍了该局在领导银行业和保险业全力支持实现消除贫困攻坚战目标、促进贵州与全国同步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总体而言,贵州银行业支持该省修建了近8万公里的“群体沟通”道路,解决了沿线1200万农民的不便问题;在过去的三年里,总共有188万人被重新安置,以帮助不同地方的穷人,确保他们能够搬迁和安全,农民能够致富。同时,当地银行业和保险业进一步推动了振兴农村经济的产业革命。2018年,贵州省农业增加值达到6.8%,增速居全国首位。此外,该省率先在省、市、县和乡镇实现了四级远程医疗,改造了农村地区51万所危房。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该省的贫困人口从923万减少到去年年底的155万。减贫人数居全国之首,贫困发生率从22.8%下降到4.3%,33个村庄实现了减贫。”王军说道。
据了解,目前,全国唯一一个由各省市联合建立的“保险扶贫”示范区已在贵州建立,通过对保险产品政策的优惠、对市场体系建设的优惠、对保险资金的优惠、对保险服务对接的导向、对资源整合重点的支持,为贫困家庭提供了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此外,贵州省成立了第一个由农业发展银行和省政府联合建立的政策性金融扶贫示范区,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的优势,探索政策性金融扶贫的体制、产品和管理创新。同时,贵州银监局继续完善政策支持,独立或联合发布了《银行业支持扶贫指导意见》、《金融服务农村振兴实施意见》和《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方案》。
在完善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贵州省银监局紧紧围绕扶贫和农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围绕扶贫“四个攻坚战”、以“组织连接农村道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异地扶贫搬迁、教育医疗住房“三包”。
据王军在会上介绍,为支持产业发展,辖区内银行业加大了对农村产业革命的信贷支持力度,围绕贵州12个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注入金融“活水”。目前,该省茶叶、辣椒、刺梨、火龙果的种植规模居全国首位。同时,进一步推进银保合作,建立风险共担机制,为农民和涉农企业通过保险获得银行贷款提供信用增级支持。全省贫困地区和贫困户贷款余额由2016年底的4662.45亿元和271.6亿元增加到2019年9月底的7917.49亿元和421.11亿元,增速分别为69.81%和55.05%,高于全省贷款增速。平均增长率和农民贷款增长率分别为13.37和1.6个百分点;截至2019年9月底,涉农贷款突破1万亿元,达到1.2万亿元,扶贫开发项目贷款余额1104.62亿元,扶贫小额贷款累计437.22亿元;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共发放455亿元中央扶贫搬迁贷款,惠及130万贫困家庭。
此外,贵州银监局也非常重视巩固风险保险保障能力。“保助扶贫”示范区建设三年来,贫困地区保费和补偿金年均增长率分别为23%和27%,累计补偿180.14亿元,共为3686万已办卡贫困人口提供了1.46万亿元的风险保障和近18亿元的补偿金,有效降低了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风险。
在不同类型的保险中,农业保险继续“降低费用,提高标准,增加产品”。贵州省共推出61个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品种,积极探索目标价格、气象指数、收益保险等创新保险类型。农业保险规模从2015年的5.18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11.88亿元,年均增长31.88%,居全国第六位;大病保险机构通过减免免赔额、提高报销比例、取消封顶线等方式增加了对贫困人口的优惠待遇。与普通人口相比,贫困人口政策中的报销比例增加了5至11个百分点。共有141.9万贫困人口支付了12.84亿元;农村住房保险覆盖全省,全省800万家庭得到保障,累计赔付3.46亿元。与此同时,创新开发的“千惠宝”产品组合包括意外伤害保险、人寿保险和医疗保险,保费低廉,保障适度,为贫困人口提供了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以外的保险补充。
标题:贵州银保监局:引导形成金融大扶贫格局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