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92字,读完约4分钟
县是现金流通和现金管理的“主阵地”。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分行着力解决县域现金供给不足、不平衡的现实问题,以县域现金转移中心建设为突破口,不断优化县域现金供给保障体系。经过五年多的努力,我行在全省建立并运营了16个现金转移中心,建立了“发卡银行+现金转移中心”的县级联网现金供应保障体系,使全省69个县(区)的直接现金供应覆盖率从49%提高到71%,有效弥补了非国库县(区)现金服务的不足。
确保现金供应不离开空怀特
由于甘肃省地域狭长,部分县区自然条件较差,交通设施落后,供给距离长,风险高,发行资金成本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人们获得现金服务的满意度和意识。
为了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业务成本,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相应优化了发行图书馆布局,并对部分县级发行图书馆进行了合并。目前,甘肃省有34家县(区)分销银行,非银行县主要依靠邻近县支行或下属市州支行来保证现金供应。
为解决非国库县现金供给问题,提高县域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分行决定在一些人口和经济规模较大、远离发卡银行、贫困程度较深的非国库县(区)试点设立现金转移中心,进一步拓宽现金服务半径,拓展县域分行现金管理职能。本行确定了“试点先行、突出特色、重点培育”的原则,统筹调剂中心建设,合理确定了现金调剂中心的总体布局和发展目标。在试点现金转移中心的基础上,2017年5月,我行推动建立了11个无银行的县级现金转移中心,逐步完善了县级现金供应网络。
扩展现金管理服务的触角
针对贫困地区现金服务网点少的客观现实,中国人民银行兰州市中心支行将贫困地区特别是深贫困地区作为发放仓库和现金转移中心的重点区域,准确掌握贫困地区现金运作规律,研究贫困农户对凭证需求的偏好和特点,确保现金的准确发放、管理和服务。
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直创新现金转账模式,坚持运行、总结、完善,建立了“大面额人民币直接和间接转账相结合、小面额人民币灵活转账、残损凭证集中兑换转账”的模式。提高现金供应的准确性;坚持服务管理,引导市县两级将小面额货币兑换、防伪货币、冠号查询等人民币管理功能纳入现金转移中心,丰富和拓展现金转移中心的服务功能。同时,本行将现金服务纳入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的总体部署,在甘肃、青海、四川周边藏区建立联合打假机制,在庆阳革命老区建立打假货币示范区,开展打假货币“零容忍”和打假专项行动。资金进入农民、寺院等宣传活动,督促金融机构在贫困地区建立“信贷+支付+现金”的金融服务体系。目前,金融消费者的现金服务在11个非国库县已经“零”
提高保证现金供应的能力
自无库县调剂中心运行以来,甘肃省人民银行市、县两级发卡行仓库设立了服务“绿色通道”,设立了服务窗口,悬挂标牌,并指派专人负责现金调剂中心的进出业务,快速审批并给予优先处理,确保了现金供应充足,调剂中心结构合理。
“现金转库中心为县域金融机构提供现金入库、出库等多种服务,在非库县发挥“准发行库”作用,显著提高了当地现金供应保障能力。”PBOC兰州中院副院长张立民说。
非银行县现金转移中心成立以来,共办理现金转移1977笔,向6.3万平方公里的非银行县发放现金68.7亿元,充分满足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现金需求。在过去的非国库县(区)现金供应体系中,由于资金在运输过程中的高风险和较高的储运成本,非国库县(区)的金融机构出于库存和利息的考虑,不愿意投入小面额纸币。现金转移中心建立后,五库县金融机构能够及时掌握现金需求的变化,快速调整交割策略,有效缓解了“债券调整难、受损货币兑换难、兑换难”等突出问题。
与此同时,没有国库的县域现金转移中心将金融机构为主体的“小库存”变成了以县域为整体的“大板块”。参与调拨的金融机构可以在衡量各自需求的基础上,及时冲减库存,补足余缺,有效减少业务仓库的现金储备情况。以合水县为例,调剂中心运行后,非国库县金融机构日均库存余额由3380万元下降至3070万元,下降9.1%,现金流量效率提高。
调剂中心建立后,会员单位库存的残损凭证可以通过调剂平台及时打包成整袋上交,增强了以旧换新的实际效果,有效解决了残损凭证退回受阻和硬币退回不畅的问题,进一步提高了脸部的清洁度。截至目前,调剂中心存放在人民银行的残损货币占银行总回收金额的25%,县域和贫困农村地区流通现金整体清洁度超过70%,比现金调剂中心投入运行前高出7个百分点。
标题:守好现金管理“主阵地”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2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