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日发生肺炎疫情以来,济宁市上下齐心协力,顽强拼搏,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好转。在疫情的“大考验”中,完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具有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3月20日,市委、市政府召开“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升全市干部执行力,将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作为十大改革攻坚行动之一——重点领域改革攻坚行动第一工程。这对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改革意味着什么,有哪些缺点是有针对性的,如何改进和完善?记者请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分析和解读。
必须坚持这本书,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重中之重
“全市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改革放在十大行动的首位,这必将促进全市卫生事业特别是公共卫生事业的升级和发展。”济宁市委书记、卫生委员会主任焦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国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先后实施了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能力的“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年)和“三年行动计划”(2019-2021年),显著改善了全市公共卫生服务的硬件条件和服务质量。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改革明确提出建设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二期)、市公共卫生重症监护中心等“六个中心”,努力弥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的不足,进一步改善城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
“一级”突出了市委、市政府对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高度重视,提醒我们要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防患于未然的理念,不断增加资源投入和政策支持,提高整体公共卫生水平。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梁玉民,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弥补不足,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改革,加快实施重点基础设施项目,是我们在‘攻坚年’必须打赢的一场硬仗。我们带头,成为一支优秀的突击队。”娇花说。
在疫情防控方面,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在13天内抓紧建设110张负压床位的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一期);组织11个县市疾控中心快速建设COVID-19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实验室,日检测能力提高到1600人,在全市疫情防控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改革着眼于全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长远发展,将重点实施“六个中心”工程,其中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二期)、市公共卫生急救中心、市公共卫生检验检测中心、市应急医疗救援中心四个项目被纳入2020年省级“短板补短板”重点支持项目。 市医疗卫生职业培训中心和市公共卫生中医医疗中心是市级重点规划项目。 项目建成后,预计新增床位5000张,打造传染病治疗、重症治疗、中医药治疗、医疗保健等专业品牌。
基层医疗机构是发现、报告、预防和控制公共卫生事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焦华告诉记者,“我们将继续提高初级卫生保健服务的能力。到2021年,所有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将实现标准化。”
快速反应,完善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机制
针对抗击疫情“大考验”中暴露出的问题,济宁将通过改革弥补不足、扬长避短,从体制机制上创新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和疫情防控措施。
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改革明确提出,要加快消除疫情监测预警系统、疾病预防控制系统、重大疫情防治系统、医疗保险和重大疾病救援系统的不足,逐步建立平战结合、科学高效、功能完善的公共卫生和重大疫情防控体系。
"疫情反应反映了疫情监测和预警在卫生应急管理中的极端重要性."梁玉民告诉记者,济宁市将进一步改革疫情监测和预警系统,加强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医疗机构信息系统与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对接,完善网络直报、舆情监测、医疗卫生人员报告等多渠道疫情监测和快速反应系统。
鉴于疫情暴露出的“重应急、轻预防”的倾向,疾病控制与临床治疗的协同作用不足,疾病控制机构建设滞后,能力不强,机制不活跃。焦华说,这将进一步促进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改革,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贯穿传染病监测预警、流行病学调查、疫情报告、病原体检测、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的“预防-控制-预防”体系。
标题:秉要执本 补齐短板 快速反应 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档升级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2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