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4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在“困难时期”,政府必须成为常态
新华社记者刘红霞
今年以来,“更积极、更有希望”的积极财政政策继续发挥作用,帮助各地做好“六稳定”、“六安全”工作。大规模的减税、减费和增加支出使财政收支比往年更加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各级政府有必要认真对待“困难时期”,以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同时,要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过“紧日子”将成为常态,这就需要科学规划,使有限的财政资金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要过“拮据的生活”,政府必须先读“挖”字,做一个好的“铁公鸡”,而不是花一毛钱。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坚决减少一般支出,严禁新建楼房、厅堂和铺张浪费。不久前,尽管财政困难,一些地方借钱会见检查办公室和准备形象工程,这应该作为一个警告,所有地方。思维稍有懈怠,意识稍有薄弱,都可能导致“紧张日子”的失败。各地要牢固树立“紧日子”的观念,强化刚性预算约束。
当政府过着“拮据的生活”时,它必须打一个“铁算盘”,在必要的地方把钱花好。实际上,在一些地方,这里的费用很少,而且那里的一些项目资金都躺在账户上“睡觉”。闲置资金的原因有很多,但没有闲置资金的借口。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每一笔金融资金都来之不易。各级政府要收集和整理各种结余和存款,深化预算管理改革,使“休眠”资金运转和周转,优化支出结构,用好钱。
应该强调的是,政府“紧缩生活”的目的是为人民过上好日子,振兴市场参与者。在“节流”的同时,不能“开源”违规征税,把负担转嫁到市场主体身上。最近发布的2019年度审计报告显示,一些地方税费征管不规范,财政支出被转嫁。有关部门要坚决摒弃和坚决查处“超税超费”等行为。此外,我们也要警惕一些地方政府打着“民生”的旗号,对民生作出超负荷的承诺,避免形式主义,实事求是地为人民服务。
政府的“紧缩生活”不仅是一个及时的举措,也是一个长期的计划,其背后实际上是科学的财务管理的现代治理。
相关新闻:
新华社评论“六个保证”的实施:更好地理解风险规避,以便更好地发展
新华社评论“六个保证”抓落实:保“中国饭碗”保粮食安全
新华社评论“六个保证”即将实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确保民生无忧
新华社评论“六个保证”:多渠道促进大学生就业
标题:新华时评·“六保”抓落实:政府过“紧日子”要成为常态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