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29字,读完约7分钟

以港珠澳大桥和广深港高速铁路为代表的粤港澳大湾区“硬联通”已经形成;以制度和规则趋同为核心的粤港澳大湾区“软连接”正在稳步推进,并成为大湾区各方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7月11日,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员专业资格互认协议在广州签署,大湾区将互认建筑工程、测量与控制、质量管理等众多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资格。

“这是探索粤港澳大湾区人才资源共建共享模式建设的重要举措。这将畅通粤港澳大湾区工程技术人才的有序流动渠道,为粤港澳工程技术人才的发展提供保障。”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专职副主席冯说。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一直以来,制度规则的差异是粤港澳融合发展的重要障碍。打破制度壁垒,实现规则对接,将“制度差异”转化为“制度利益”,是粤港澳大湾区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高不低”打造世纪工程

在港珠澳大桥上行驶,你可以看到大海和天空。大桥试运行已经20个月了,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总工程师林明越来越不愿意来这里。今年年底决算完成后,他将离开日夜陪伴他的这座桥。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港珠澳大桥的一小步,是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一大步!"林明说。

港珠澳大桥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试点和试点工程,是“一国两制”框架下的首个粤港澳跨境工程。桥梁建设涉及的设计、施工、环境保护和各种标准规范在三个地方有所不同。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港珠澳大桥所用的混凝土在内地的寿命是100年,在香港是120年。最后,大桥采用香港标准;就车道宽度而言,香港的标准是3.667米,而大陆是3.75米。当时的港珠澳大桥管理局局长朱永玲表示,港珠澳大桥在可行性论证阶段就已经坚持了“高不低”的原则,谁有更高的标准,谁就应该执行,这样才能把内地、香港和澳门的工程技术标准和规范结合起来,形成一个针对具体工程的技术标准体系。本技术标准涵盖了港珠澳大桥工程在设计、施工和运营阶段的要求。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高不低”不仅是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标准选择,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突破制度障碍、实现规则对接的标准。

广深港高速铁路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硬连接”的重要项目之一。西九龙站在启用之初,已成为内地和香港旅客的“上车点”。“一地两检”便捷高效的通关模式不仅将两地的通关时间缩短了一半,也改变了两地人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公司的研发基地在广州大学城,生产基地在顺德,国际业务停靠在港澳。所有这些都通过广深港高速铁路和广珠城际铁路无缝连接。”在广州大学城创智大厦,港澳青年“双创”企业香薰家族(广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郭盛表示,海湾地区的整合将把三家公司的企业家连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生产要素将方便流动。分散在大湾区各地的R&D团队随时待命,各种科研基础设施随时可用...“这样的条件是不可想象的,大湾区给了我们港澳青年施展才华的机会。”陈对说道。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优化商业环境,进入“湾区时代”

2019年5月30日,在佛山市南海区启动的湾区综合办公政务系统正式上线。香港居民、博雅体育协会有限公司负责人郑韩嫣,在香港观塘兴业街波浪大厦9楼湾区自助办公室,打印了注册地址为佛山市南海区三龙湾共和空室的营业执照。这是香港和内地首次通过自助终端实现跨境政府服务沟通(8.120,-0.31,-3.68%)。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大湾区在推进网上“一网管理”和“跨境管理”的同时,逐步引入了跨部门工作成果的“一个窗口准入”,实现了创业全过程“最多运行一次”。3月16日,广州市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李通过广州市番禺区政府服务中心统一的“创业企业-网通平台”录入创业企业信息并提交表格,通过人脸识别进行电子签名。两个小时后,他一次性收到了新注册的纸质营业执照、印章和发票。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就创业的便利性而言,大湾区各方都符合世界级水平。”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丁力表示,“创业”是商业实体进入市场的第一步,创业的便利性是优化商业环境的重要指标。今年以来,广州市市场监督局会同有关部门针对世界银行的经营环境评估指标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实现了“一表申报、一环节办理、最早半天完成”的目标,整合了原来需要各部门办理的环节,一步到位,为粤港澳大湾区企业家提供了“一窗零成本”的便捷服务。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商业环境将优化为“湾区时代”。大湾区11个城市正在成为国家建设世界级城市群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载体。“在不断扩大改革开放和优化经营环境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商业登记、企业服务、资本流动等方面,珠江三角洲的九个城市应该向香港、澳门学习,形成联动效应,在整个海湾地区实现一盘棋。”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广东省大湾区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曹达华表示,在协调粤港澳大湾区规则方面,广东采取了积极的学习态度,加快建立与国际高标准投资和贸易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稳步推进规则的互联互通、渗透和融合。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湾区制造”促进高质量发展

近日,首批“湾区制造”应用企业名单公布,广州市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和香港保质局联合向首批12家认证企业颁发证书,如广州立白、欧派家园(126.950、6.20、5.13)、嘉迪伦、恒杰卫浴。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海湾地区制造业’是基于香港的国际化优势和在评估和认证领域的权威地位,并结合大湾区的制造业建立了统一的认证标志和一系列的评估标准。”广州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秘书长黄春林表示,“湾区制造”将在大湾区打造区域品牌社区,帮助培育世界级制造品牌,实现大湾区制造业的全球影响力和领导力,从新的层面为粤港澳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动力,推动大湾区一体化发展。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多年来,内地制造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些规范多年没有修订和更新,不能很好地反映当今科技进步的水平,落后的标准和规范可能导致质量问题。广州品牌质量创新促进会会长陈凯旋表示,作为大湾区第一批品牌质量评价标准,“海湾制造”将充分发挥香港在国际评价和认证方面的独特优势和丰富经验,使“海湾制造”品牌成为中国高品质制造品牌的代名词。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香港质量保证局副局长何志成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海湾地区的制造业”项目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大湾区的制造优势与香港的国际认证标准体系的强互补性,将达到1+1 > 2的效果,向世界出口高品质的中国制造品牌。

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广东省着眼于“湾区制造业”等一系列制度和规则的衔接,重点是加快大湾区商业环境、科技创新政策、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和民生领域各项政策的衔接和互联互通。广东财经大学王先庆教授认为,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将率先探索与港澳经贸规则的衔接,这将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整体的制度开放。

标题:人民日报: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4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