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3字,读完约3分钟
新华社长春七月三日电:八老翁务农
新华社记者郎、薛庆丰
七月的黑土地上绿意盎然,这是农民忙于田间管理的时期。然而,在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民乐村一望无际的田野里,几乎没有人。最初,村里有八个老人,他们在村里种了将近1000公顷的土地,这需要1000多人工作,而且每年都增加产量。村民们不用种地,但他们的收入比以前高了。
这八位老人都快500岁了。然而,他们说:“我们当中没有人对农业感到满意。”
为什么八个老人如此自信?秘密就在地下。
松原位于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地区,自然条件并不比吉林省中部好。特别是在干旱的情况下,全村人都争先恐后地使用农田的水井,当他们得到时,他们被水淹没了,这既费时又费力,而且浪费了水。八位老人中年龄最大的王启胜是第七协会的主席。他说,在全社会100多公顷的土地上,有100多人正忙着一户人家种它。“但不管你怎么努力,一公顷只能收获20,000磅玉米。”
几年前,吉林农业大学和吉林农业科学院在村里设立了工作站,测试现代农业技术...看着秋天人们的秧苗整齐结实,产量远远高于自己的秧苗,几个老人都很羡慕,所以只要专家讲课,他们就会跟着去做。测土配方、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所有人都成了专家。然而,限于一户一种的种植模式,大型机械无法使用,许多技术无法应用。
村党支部书记张志凤看到门口,想尽一切办法动员和说服村民。2016年,该村成立了合作社,1,000公顷土地逐渐集中在一起。从生产队时代起就一直是农业专家的八位老人来展示他们的才能。在专家的支持下,他们承担了整个村子的所有耕作工作。
春天,免耕播种机登场,播种在几天内完成;夏天,检查害虫和疾病,雄蜂撒药;秋天,玉米收获机可以一边收割一边脱粒...
土壤肥力不好,老人用稻草还田,开始保护性耕作;土壤养分不均,老人通过测土配方给土地配“营养餐”;由于害怕干旱,老人把滴灌带埋在地下,打开了农田,水和肥料沿着滴灌带渗入玉米根部,节约了水和肥料。
这片土地仍然是同一块土地。在过去的几年里,每公顷玉米的产量增加了3500多公斤。加上成本节约,每公顷收入增加了三四千元。
八个老人务农,1000多名村民从农田中解放出来。民乐村在闲置和废弃的土地上建造了600多个温室,供村民种植蔬菜。通过利用邻近城市地区的优势,蔬菜被出售给城市,增加了额外的收入。
现在,八个老人中年龄最大的是73岁,最小的是50岁。然而,他们雄心勃勃。前一段时间,村里带着八个老人去参观黑龙江的一个大农场,八个老人被这个32排的大玉米种植者“震惊”了。“如果我们将来有了这个‘大家伙’,我们将在害虫控制和草控制技术方面做得更好,粮食产量将会增加。”王启胜自信地说。
八老汉这个地方,越是越是有味道,越是越是往前看。
标题:八老汉种田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59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