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74字,读完约4分钟
从3.452亿元的预算到1.83475亿元的决算,“三公”经费比原预算减少46.8%;其中,公务接待费从预算的5408.87万元减少到706.05万元,降幅达87%—市场监管总局移交的“三项公共支出”决算,是中央部门在减税、减费背景下率先“过紧日子”、减少支出的缩影。
最近,93个中央部门相继“曝光”了决算。这也是自去年3月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以来,许多新机构首次公开“三项基金”。
“三公”经费——因公出国费用、公务用车购置和运行费用、公务接待费用,历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根据财政部收集的数据,2018年,中央政府共为“三项公共基金”拨款39.92亿元,比预算少17.14亿元。如果与2011年的93.64亿元相比,2018年“三项公共基金”的支出相当于减少了一半以上。
《国家商报》记者注意到,在整合多项职能后,许多新机构的“三项公用经费”决算远远低于预算。例如,自然资源部“三公”经费比预算减少43.2%,文化旅游部减少1653.44万元,减少33.78%...
为什么这些机构的职能增加了,而“三项公共基金”的资金却大大减少了?在政府生活紧张的背景下,空的空间将来会否进一步缩减?
5新机构在“三项公共基金”中节省了2亿多元
去年3月国务院深化机构改革后,成立了自然资源部、生态与环境部、文化旅游部、卫生与健康委员会、市场监督总局等一系列新机构。机构改革后,这些部门相应地纳入了一些新的职责。那么,在2018年,这些部门的“三公”资金有什么变化?
今年是中央政府宣布设立该基金的第九年。根据财政部收集的数据,2018年,中央政府共为“三项公共基金”拨款39.92亿元,比预算少17.14亿元,进一步勒紧了“腰带”。
记者梳理了各部门决算,发现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文化旅游部、卫生卫生委员会、市场监管总局五个新机构的“三公”经费比预算减少了2.36亿元。新机构的“三公经费”与预算相比有不同程度的减少,甚至有些部门的经费也比预算减少了近一半。例如,市场监管总局的“三项公共基金”减少了46.8%。
在分析“三公”决算低于预算的原因时,自然资源部表示:一是继续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的精神,严格管理,因出国而节约资金;第二,根据2018年机构改革司的职能调整,除了确保与国家外交、参与对外谈判和国际组织履行职责等重要任务的执行进行合作之外,一些任务暂停执行。
机构改革为减少“三公”资金奠定基础
近年来,许多部门都在努力减少“三公”支出。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改革之后,上述部门已经合并成许多职能。在职能整合的情况下,为什么政府部门需要完成更多的任务,而“三项公共基金”不是上升而是下降?
以市场监管总局为例,去年3月,根据《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价格监督检查和反垄断执法职责, 整合商务部集中反垄断执法机构和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办公室,成立国务院直属机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局。
中央党校和国家行政学院的朱教授告诉记者,机构改革后,职能整合可以提高政府的效率,为“三个公共基金”的衰落提供基础。例如,在市场监督总局合并之前,有三个部级单位。合并后,内部机构数量减少,用车和接待费用也减少。
在今年的两会期间,市场监管总局的一位人士告诉国家商报,市场监管总局的成立解决了过去职能重叠的问题。机构改革后,情况与以前大不相同。现在,一个基层监管部门的主任可以把各方面都监管好,因为职能重叠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部门之间也不争了,监管也加强了。
与此同时,更重要的是,监管效率也有所提高。原来,许多部门进入市场进行监督,花费了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机构改革后,基层执法力量得到加强,全面执法。主管可以通过一扇门检查所有的东西。
在更大的减税和减费政策的背景下,未来的“三个公共基金”将如何变化?空会进一步减少吗?朱认为,2018年是机构改革的重要节点。从决算中可以看出,“三公”资金大幅下降,“三公”支出更加规范合理。未来,“三大公共基金”将整体下滑,但这种下滑不一定会继续扩大。
朱强调,在减少“三项公用经费”的同时,还要看支出结构和资金使用是否合理。另外,在各个政府部门中,我们应该根据其工作任务、特点和具体职能来分析和判断其“三项公共基金”的合理性。
标题:多个新机构“三公”经费首次公开:5部门压减逾2亿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