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5字,读完约2分钟
更大的逆周期调整可能反映在预调整和微调的频率和强度的增加上,但这并不意味着央行会立即跟随外部市场进行趋同操作。
据新华社7月份发布的最新财务数据,7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06万亿元,同比增长3975亿元;7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1.01万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2103亿元。7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达到191.94万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末和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
7月份,主要财务数据指标均出现一定程度的环比和同比下降。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在6月份金融数据飙升后,7月份数据的下滑受到了季节性因素的影响;同时,监管部门对房地产金融监管的加强也对数据产生了下拉效应。
宏观经济数据,包括金融数据,为货币当局提供决策参考。展望下一阶段,在稳健的货币政策基调不变的基础上,反周期调整的力度将加大,货币政策也将利用各种政策工具跟随相机,进一步加大预调整和微调的力度和频率。然而,货币政策不会“泛滥”,但仍会准确地发挥其力量,促使资金流入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首先,要加大反周期调整和货币政策的预调整和微调,还有一定的空.从必要性来看,从上述金融数据可以看出,国内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仍需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的外部环境也面临着一些新的变化和挑战,这些风险因素的积累也会给国内经济带来一些不利影响。基于上述因素,包括货币政策在内的宏观政策需要进一步发挥作用,为实体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和流动性环境。从空的分析来看,最近,包括美国在内的世界许多国家相继“降息”,全球货币政策进一步深化,这为中国货币政策的灵活操作打开了空的大门。许多业内人士认为,在未来,定向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定向便利中期贷款、扩大再融资和再贴现规模等结构性工具可能是政策选择。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更强的反周期调整可能反映在预调整和微调的频率和强度增加,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基调将被调整和“洪水灌溉”,也不意味着央行将立即跟随外部市场进行趋同操作。
其次,下一步货币政策将继续下大力气,降低实体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具体体现在进一步疏通货币传导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标题: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或加大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91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