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00字,读完约6分钟
●坚持牵引应用和问题导向,关注各领域产业基础能力薄弱环节,整合资源,弥补发展不足
●引导市场聚焦产业链要素,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问题
●完善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机制建设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26日召开,研究推进基础产业能力和产业链层次升级。会议指出,要充分发挥集中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工业基本能力的要素是什么?目前,中国工业基础能力总体发展水平如何,如何进一步推动工业基地升级?针对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产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产业基础能力是在产业发展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关键能力,影响和决定着产业发展的质量、产业链控制和竞争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燕解释说,这主要包括产业发展所需的基本关键技术、先进的基本工艺、基本核心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
产业基础能力是对一个国家各产业“综合成就”的检验。中央党校经济学院产业经济学教研室主任李江涛认为,这涉及到基础理论研究能力、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新兴技术产业化能力以及各行业的全球产业链管控能力。
“基础理论研究能力旨在实现领先和原创产业理论的重大突破,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旨在实现关键共性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的突破性突破。”李江涛表示,新兴技术的产业化能力侧重于工业技术的商业应用,全球产业链管控能力指向全球产业主导体系的构建。只有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我们才能为可持续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工业动力(600405,咨询单位)。
扎实的工业基础能力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那么,中国目前的工业基础能力表现如何?
从纵向来看,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工业基础能力取得了快速进步。“通过进行劳动密集型加工和制造,中国迅速融入国际产业分工体系,成为世界制造大国。”李延认为,这一工业化进程使中国实现了一些领域关键设备和技术的国产化,大大提高了工业基础能力。
从横向上看,中国新技术新产业正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李江涛认为,目前,在量子通信、5g等领域。,中国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能力一直领先世界,为下一步的具体工业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占据了世界产业链的高端。
目前,它面临着“核心不足”和“核心不足”等问题
在新形势下,为什么要提出巩固产业基地能力,把“升级产业基地”作为一场硬仗来抓?
在内部,它正朝着高质量的发展阶段迈进。在制造业,各种不平衡和发展不足的问题集中在薄弱的工业基础上。中信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朱指出,一些“卡在脖子上”的核心基础部件和关键基础材料仍然严重依赖进口,部分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较差,测试验证能力较弱。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核心基础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基础技术和产业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超过50%。以集成电路行业为例,中国每年消耗的集成电路价值约占全球出货量的33%,但集成电路行业的规模仅占全球集成电路总规模的7%左右,80%的集成电路依赖进口。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基础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但技术先进水平与性能先进水平之间仍有很大差距。”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冯远解释说,一些关键的基础材料和零部件缺失,不可能形成有特色、有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和系统设备;一些基础产品的性能和质量难以满足整机用户的需求,导致一些主机、成套设备和整机产品陷入“缺芯”、“少芯”、“底子薄”的境地。
从外部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杰娇认为,当前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客观上要求我们练好内功,增强关键核心技术的供给能力,牢牢把握行业发展的基础。“从长远来看,这也是打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选择。”李延说道。
“点、线、面”整体推进工业基础改造
如今,中国的制造业在世界上排名第一,是世界上唯一拥有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如何利用好优势,进一步巩固中国的工业基础能力?
会议强调,要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做好顶层设计,明确工程重点,分类组织实施,增强自主能力。
对此,李延认为,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就是要坚持应用牵引和问题导向,着眼于我国各行业产业基地能力的薄弱环节,整合各方资源,弥补发展中的不足。“一些行业或产业链必须从零开始解决核心技术问题;其他行业必须实现从优秀到优秀、从优秀到强大的高水平跨越。”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朱说,工业基地再造要围绕“结构系统”展开,通过点与线、线与面、点与线、面与面的结合,整体推进。“首先,政府要解决一些‘卡在脖子上’的基础产品和基础技术,形成一个‘点’的突破口。其次,引导市场集中产业链要素,解决“下游不信任上游,上游找不到下游”的应用问题,形成“线”拉。最后,我们将引导各行业探索和培育‘专业化、特色化’的冠军企业,形成‘面子’。”
此外,受访专家表示,实施产业基地再造工程应重点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目前,我国工业基础能力的提高面临着创新引领意识不足、科技创新体系不完善、R&D基础研究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是过去长期积累的结果,也是新形势下提出的新要求。”李江涛认为,下一步应完善知识、技能、管理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的机制建设,增强企业家在国家创新决策体系中的话语权,同时加大培养国际级科技带头人、战略性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力度。
刘杰娇还表示,通过构建开放的协同创新体系,支持企业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从资金和初始市场两个方面解决关键和核心技术,进一步改善产业发展的创新环境。(记者韩欣)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黄伟
标题:产业基础高级化 发展迈向高质量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99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