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72字,读完约5分钟

王艺曈

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以下简称“金融委员会”)会议上出现了一个新的、发人深省的提法。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会上强调,金融机构应克服顺周期性思维,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什么是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思维”?也就是说,当经济繁荣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有良好的预期和高度的情绪,从而增加风险偏好,投资行为趋于大胆,信贷会不合理地增加,大量的流动性会涌入市场;当经济下滑时,投资者和金融机构预计会变得悲伤,感到沮丧,并有强烈的收缩意愿,从而降低他们的风险偏好。投资行为往往是保守的,而信贷往往是大大收紧的,因此实体经济获得的金融资源将大大减少。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如果投资者和金融机构习惯性地坚持“顺周期思维”,他们的过度乐观可能会将周期性繁荣异化为非理性繁荣,并鼓励债务和泡沫风险;它的过度悲观可能会将暂时的经济低迷拖入萧条的深渊,使实体经济更加糟糕。在两个阶段的作用下,必然会导致经济波动。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会上,刘贺指出,“克服顺周期思维”具有特殊意义,对于稳定市场预期、平抑经济波动、应对下行压力尤为关键。那么,金融机构如何才能“克服顺周期思维”?一方面,支持实体经济是金融机构的“主要责任”。正如本次会议所强调的那样,金融机构应强化其主要职责,注重服务实体经济和降低风险,克服顺周期思维,与实体经济同舟共济。换句话说,监管当局要求并引导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非常重要。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加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部动力。金融机构对市场变化的反应是自然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它们在繁荣时乐观而激进,在萧条时悲观。仅仅依靠监管当局的行政要求和命令,很难实现金融机构“顺周期思维”的“治病救人”。因此,我们应该千方百计让金融机构自发地对经济形势进行理性的研究和判断,从而积极摒弃顺周期思维,坚持不管“顺境还是逆境”都要支持实体经济。这种自发的行动比金融机构背后监管当局的敦促更有效。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强化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实质上就是要使金融机构坚持“繁荣终会衰退,萧条终会回升”的理性态度,在市场波动面前做出更加平和的决策,更加稳定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即不让周期性繁荣变异为泡沫,不把周期性衰退推向衰退深渊。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应该努力使经济环境本身更加合理、稳定和成熟。这与短期反周期调整和长期深化改革密不可分。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短期而言,金融机构倾向于“顺周期思维”,这与最近的宏观经济波动有关。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为6.3%,比去年低0.3个百分点。作为领先指标,8月份制造业pmi为49.5%,较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并连续4个月低于50%的线。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增长确实已经放缓,而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盈利能力却不是很乐观。面对波动,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下降,它们不愿向企业放贷,害怕放贷。一方面,应通过监管评估引导金融机构敢于放贷和愿意放贷;另一方面,应加强反周期调整,以平稳经济周期波动,平稳“宽货币”向“宽信贷”的传导。只有当真正的经济环境和商业条件改善时,金融机构才能心甘情愿地放松信贷。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吉日前在中国发展论坛的座谈会上表示,要通过加强反周期调整,使经济保持在合理区间。首先,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提高效率,其次,稳健的货币政策应该适度紧缩。相关政策已经落实,地方特债发行的加快和扩大,以及近期全面实施RRR减息和定向RRR减息,都表明反周期调整的力度加大。预计这将减少短期经济波动,并使金融机构的预期更加合理。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从长远来看,只有当金融机构在一个结构更好、更成熟、更稳定的经济体系中成长起来,它们才能保持高度的理性,并在经济下滑时坚持支持实体经济。因为反周期调整不足以解决经济中的长期和结构性问题,它需要改革的协调推进。为什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长期改善,但当短期波动发生时,市场和金融机构的预期就会不稳定?原因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不够深入,促进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全要素生产率不够高;中国市场经济中存在许多非市场因素,开放程度不够。只有依靠深化改革的巨大努力来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才能建立一个高度市场化、符合长期良好基本面的成熟经济体系。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许多专家学者在中国发展论坛座谈会上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所所长朱民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开放和引进更多的技术和国际经验,以提高生产率,帮助我们克服“中等收入陷阱”。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会长刘世锦认为,要使中国的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和包容性,就应该努力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推动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就业和其他保障制度更具全国性。

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总之,只有通过有效的反周期调整和长期的改革,才能建立起一个短期波动较小、长期运行较为稳定、市场水平较高的成熟的经济体系,其中成长的金融机构才能更加理性,少一些“顺周期思维”,多一些支撑实体经济的弹性和毅力。

标题:增强金融机构克服“顺周期思维”的内在动力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0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