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40字,读完约8分钟
开灯时,河边的休闲广场上音乐渐渐响起,来跳广场舞的人们已经在做热身运动了。孩子们三三两两地笑着玩耍,偶尔有行人从人行道走到河边停下来欣赏风景。像中国大多数小城市一样,这种饭后休闲时间是红安县一天中最繁忙的时间。
这个小县城属于湖北省黄冈市,乍看上去很普通,但它有一个响亮的头衔——中国第一个一般县。红安县有英雄人物14万人,名烈士2.26万人,将军223人,为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区位条件差、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因素,红安县长期以来经济水平相对落后,人民生活相对贫困。它是大别山革命老区的一个极度贫困县,长期戴着国家贫困县的帽子。近年来,红安县以发展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多渠道开源,多措施并举,克服了贫困问题,赢得了扶贫攻坚的胜利。2018年8月,红安县正式退出贫困县的好消息传来。在“脱帽”成功的背后,是来自金融等各种资源的大量支持,而政府部门、实体经济和金融机构的协同作用,写下了一个又一个激动人心的扶贫故事。
利用光伏产业促进扶贫
红安县被列为“国家级生态限制开发区”——大别山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更高水平的生态保护要求使得该县可选择作为扶贫支柱的产业少之又少。红安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总日照2088.6小时。同时,红安县是大别山南麓的丘陵地区,荒山荒坡超过10万亩,光伏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更重要的是,光伏产业建设周期短,分布式发展模式辐射范围广,受益期长达30年。利用光伏“东风”带动扶贫,既能触及红安县的生态“红线”,又能满足红安县的扶贫需求。为此,红安县委、县政府按照“政府引导、贫困户参与、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理念和“贫困户自愿、受益”的原则,探索了光伏扶贫的发展模式。
2014年,红安县在高桥镇建设了光伏发电扶贫示范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果,为全县光伏发电扶贫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红安县不断探索分布式光伏开发利用的新途径、新方法,探索实践了“2533”光伏扶贫模式,百万村千户扶贫工程顺利实施。红安县通过“2533”模式,不仅解决了实施光伏扶贫的资金问题,而且有效保证了项目收入的可持续性。
所谓“2533”光伏扶贫模式包括两种建设类型、五个融资渠道、三个高建设标准和三个结算环节。光伏项目的发展有效利用了红安县的荒山和屋顶资源,振兴了农村的“沉睡”资源。然而,实施光伏扶贫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找到项目建设地点,而在于巨大的初始资本投资。红安光伏扶贫项目总投资达5.18亿元(不含社会捐赠),财政资金无法完全覆盖。为解决金融问题,红安县建立了“地方财政资金+金融机构贷款+贫困户贷款+扶贫资金+社会捐赠”的多元化融资体系。其中,县政府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捆绑使用”的原则,整合各类涉农移民资金1.07亿元,获得省发改委专项资金1000万元。地方金融业积极填补了剩余的资金缺口,贷款总额达2.46亿元。与此同时,中国农业银行红安县支行也向贫困家庭发放了8000元贷款,由县政府全额贴息,贷款本金分三年逐步偿还。据报道,该项目每年可帮助贫困村和贫困家庭增加收入5700万元,贫困家庭每年可享受3000元的阳光收入。
通过工业发展促进就业和增加收入
在红安经济开发区党员职工服务中心,《金融时报》记者看到了红安经济开发区的沙盘图。“从这张沙盘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安工业园的发展轨迹。由于最早的区域在县城,空的发展有限,县城在城南规划了一个新的工业园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在的新工业园区。”红安经济开发区办公室主任赖德志(音)指着沙盘中央有几个微型工厂模型的区域。
2010年12月,红安新工业园破土动工。按照“产城结合、园城共建、适度扩张、注重质量效益”的总体思路,基于“双强双富”的发展战略,园区规划控制面积从3平方公里逐步扩大到今天的126平方公里。截至2018年底,入园企业近5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达到55.24亿元;这里有3.86万人就业,园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万元。过去,贫困农民成为公园工人,享受公园提供的公共服务,如招生和医疗。
园区的发展促进了就业,让当地农民和下岗工人掌握了“铁饭碗”。如何让这个“饭碗”撑得住,撑得住,关键在于入驻企业的发展。企业要想发展好,就要注重核心竞争力和资本实力。红安新工业园区自成立以来,一直注重以质量“议英雄”,坚持“创新驱动、金融驱动”。在引导产业发展方面,园区进一步推进“五批”改革,注重培育产业“隐形冠军”。在解决企业融资需求方面,园区于2012年成立了“园区企业融资服务办公室”,当地银行每周轮换一次,一对一解决企业融资问题。
"金融机构的服务态度一直很好."湖北前川门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川公司”)副总经理易大姐表示。作为最早落户红安新工业园区的企业,前川公司是木门领域的“隐形冠军”,在园区金融服务方面有很大的话语权。“如果企业想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就必须与当地金融机构建立稳定的业务联系。”前川公司入园8年来,一直与当地金融机构保持着密切的沟通。2018年,该公司向当地金融机构发放的贷款超过1400万元,解决了公司的流动性需求。与此同时,该公司通过吸收贫困劳动力就业,确保数十个贫困家庭有稳定的收入来源。
“可以说,我们已经实现了‘还贷’的目标。”PBOC红安支行行长吴说。据统计,2016年,地方金融机构向园区企业发放贷款14.96亿元,2017年为16.42亿元,2018年为13.65亿元。
此外,为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初期的融资问题,园区充分发挥湖北宏安高鸿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高鸿基金”)招商引资的优势。目前,高鸿基金已完成13个投资项目,总投资2.3亿元。其中,红安本地企业7家,进口定居企业5家,市场化项目1家。投资项目的收入也相当可观。2018年1月至11月,基金投资项目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3%,净利润同比增长310%。
用服务下沉填满金融“空白皮书”
对于红安县来说,七里坪的长生街是必去之地。一条青石路贯穿南北,一排排店铺的正面、青砖和灰瓦、飞檐和墙角,象征吉祥的动物头被安装在连接两栋房子的墙上。这条老街是七里坪镇重大事件的见证。其中革命遗址多达18处,是七里坪红色旅游景点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红安县发展红色旅游的主要起点。
为了提升游客的消费体验,红安农村商业银行对长盛街店进行了移动支付改造。如果游客想购买特殊产品或纪念品,可以用手机支付,商家提取现金不需要手续费。通过这项工作,红安农村商业银行也把自己的品牌挂在了老街的墙上。
张家湾距离长盛街不到10分钟的车程,是鸿安农村商业银行服务下沉的又一个“据点”。位于这里的农村振兴金融服务超市整合了村镇银行互联互助工作站、普惠金融服务网格工作站、金融精准扶贫工作站、金融惠民服务工作站和金融服务农村振兴工作站,是我行打造的“五站一体化工作站”。
“现在借钱就像在我家里安装水龙头一样。当你需要流动资金时,打开开关。当你用完了,你可以随时关闭它,水费仍然很低。”老张(音译)是张家湾四个小组的一名农民,他在第一次体验了红安农村商业银行的“网上农业电子贷款”后说道。在服务站的基础上,本行开辟了惠及农民金融服务的“基地”,通过以金融互联、扶贫互联、文化互联、党建互联为主要内容的村镇银行互联,帮助农村振兴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红安农村商业银行积极推进“全村授信”,逐户完成信用评级工作,解决了农户融资困难问题,通过贷款支持农业市场主体,准确带动贫困户脱贫。截至今年8月底,我行共预批张家湾243户居民1916万元,实际授信370多万元;不良贷款被清理,彻底改变了村民无抵押不能贷款、无熟人不能贷款、不跑三四趟不能贷款的传统模式。
如今,红安县脱贫后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创新的金融扶贫模式成为各省市扶贫工作的亮点。“今后,我们将继续扎实开展金融扶贫工作,让金融扶贫工作在红岸红土地上阔步前进,为红岸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吴对说道。
标题:将军县里话脱贫 金融支持红安打赢脱贫攻坚战纪实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