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60字,读完约6分钟
央行创造了“三箭”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从三个主要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即第一箭——信贷支持,第二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三箭——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中国证券报》记者近日在河南省兰考发现,在金融活水的浇灌下,兰考焕然一新。兰考是中国包容性金融改革的第一个试点地区。普惠信贷基本上覆盖了每个家庭,这已成为中国扶贫的一个范例。近年来,除了兰考的扶贫工作外,金融活水从干流到支流,从江河湖泊到毛细血管,滋润了贫困地区,小微民营企业生存下来,实体经济发展壮大。
未来应进一步发挥金融活水的“平衡技术”,金融产品更加丰富多样,各种规模的机构参与其中,构建更加市场化的金融体系,同时注重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和化解风险,为实体经济的发展提供准确、持续的帮助。
金融扶贫取得显著成效
近年来,各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拓宽金融救助领域,积极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不断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及性和便利性。
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等五部门联合发布的《金融服务农村振兴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到2020年,要确保金融精准扶贫力度继续加大,支农金融资源继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继续改善,农业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和支农能力显著提高。
据央行数据显示,自2007年建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各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增长534.4%,11年间年均增长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年底的6.1万亿元增加到2018年底的32.7万亿元,占全部贷款的22%至24%。
同时,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保持了快速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功能逐渐显现。
2007年至2018年,中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加到572.7亿元,参保农民从4981万人增加到1.95亿人,分别增长10.1倍和2.9倍。
近年来,金融机构从“输血”转向“造血”,不断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领贫困地区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例如,利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优势,量身定制贷款方式,并煽动金融资金与银行贷款的结合。以小家庭和大家庭为例,鼓励分红,鼓励更多的工作。
此外,更多类型的金融产品已经开始进入贫困和偏远地区,如国债、银行理财、保险等。,拓宽了普通人的理财渠道(603883,股票咨询),加厚了普通人的“钱袋”。地方监管当局利用各种渠道普及金融知识、娱乐和教学,并开设金融课程,以便金融概念能够渗透到成千上万的家庭。
根据《中国证券报》记者最近的调查,兰考是一个金融扶贫的好例子。然而,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行业和个人差异明显,金融扶贫需要不同的方式和手段来满足贫困地区的需求。
空以前对私营企业的救济工作
用金融活水灌溉实体经济不仅是为了帮助穷人。自去年以来,一些私营企业经历了融资困难和昂贵的问题。监管当局发布了许多以私营企业为重点、服务于实体经济的政策,使资金池中的水流入暂时缺水、拥有长期市场的私营企业,为它们提供了更强劲和可持续的发展势头。
央行创造了“三箭”政策组合,支持民营企业从三个主要融资渠道拓宽融资渠道,即第一箭——信贷支持,第二箭——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三箭——民营企业股权融资支持工具。
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状况有所改善。但是,与国有企业相比,民营企业在金融体系中获得的贷款仍然相对不足,直接融资的规模相对较小。“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不是一场体育战争,也不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石成认为,民营企业的融资需要多个企业的共同努力,符合企业生命周期的客观规律,能够很好地衔接不同的融资模式。未来,中国企业融资结构的优化和融资缺口的弥合将建立在促进经济转型的长期机制上,优胜劣汰将通过完全市场化来实现。
成为实体经济的源泉
去年以来,一系列反周期调整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多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增加中长期流动性供给,引导资金投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最近,监管部门多次表示要加强宏观经济政策的反周期调整,这意味着反周期调整将成为未来货币政策的主要方向,同时要大力疏通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保持合理充足的流动性和社会融资规模的合理增长。
最近,央行实施了“全面RRR减息+定向RRR减息”,增加了银行体系的长期流动性供给,降低了银行资本成本;推动城市商业银行加大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支持,给市场一个“定心丸”。
此外,央行最近改革了存款准备金率的正式机制,存款准备金率的市场化程度显著提高。同时,推进贷款利率“双轨一轨”,提高利率传导效率,促进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降低。在新的lpr机制下,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有望下降,这有助于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
华泰证券(601688)首席宏观研究员李超认为,lpr改革后,未来央行可能通过降低mlf来引导lpr下行,进一步实现利率趋同,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降低实际利率水平。
未来,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活水之源”,仍需进一步发挥作用。专家认为,除了反周期调整外,还要不断深化金融供给方的结构性改革,加快完善金融体系内部功能,形成实体经济供给体系、需求体系和金融体系的良性循环。
在调查中,《中国证券报》记者发现,在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扶贫的探索过程中,人们尝试了很多丰富金融产品的方法,如无担保、无担保和贴现贷款。然而,金融供给仍有较大发展,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网上包容性信贷有待完善,不同部门间的大数据系统建设尚未建立,跨行小额支付仍需收费。此外,保险和其他产品在农村居民中的受欢迎程度有待提高。
深化金融开放也是使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李超认为,加快相关制度建设,提高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探索丰富的直接融资路径,合理引导国际资本流入,鼓励价值导向的投资理念,将为企业融资和创新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可以预期,合理和充足的流动性以及反周期调整措施将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基金的效率。深化金融供给方改革,深化金融开放,将逐步完善金融体系,有助于进一步对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精确滴灌”。
标题:中国证券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实体经济稳步向前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