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34字,读完约4分钟
2014年是安徽省亳州市立新县王疃镇王桥村的特殊一年。今年,村里迎来了工行安徽分行派驻的扶贫干部。五年来,驻地干部一个接一个地发生变化,但每个驻地干部所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是一致的。作为证人,汪疃镇党委书记常陆回忆起银行在村里的帮助。他告诉记者:“王疃镇五个贫困村有五支驻村队,工行派出的许多驻村书记不仅住了下来,还沉了下去,真的‘留’在了我们村民的心里。”
多亏了工行安徽省分行的第一任驻村书记,王桥村才得以成功脱贫。贫困家庭的数量从当年的243户和616户减少到目前的11户和28户,贫困率下降到现在的0.48%。
孙玉龙不仅是工行安徽省分行派驻的扶贫干部,还是工行亳州分行的副行长。他是个大忙人。当他第一次来到王桥村时,他反复问自己:王桥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工行应该在哪里帮助村子尽快走出困境?
中药材种植基地是孙玉龙的“杰作”。在他看来,工行安徽分行帮助王桥村找到了为该村带来良好模式和资源的方法。
当孙玉龙得知工行的一位客户有意到该村帮助发展中草药种植时,他非常高兴。从以前的调查研究,到后来的土地出让,到今年年初的项目落地,他从未掉队,并参与了整个过程。“在村里吃饭、生活,在村里工作,而不是当‘走读生’。”这是孙玉龙在村里扶贫的真实写照。
当项目来临时,大种植者也积极参与。“通过种植传统作物,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增加人民收入的问题。关键是要组织大家来发展这个行业。”有种植中草药经验的侯说。这样,“公司+农户+银行+合作社”的模式在王桥村得到了推广,1100亩连片中药材基地在该村逐步形成。如今,田间种植的白芷、徐长卿和玄参已长到30多厘米高。
凭着毅力,孙玉龙在村里做了很多实事:60 kW光伏电站建成,帮助群众销售农副产品的扶贫站建成,标准化党员活动室焕然一新。中国工商银行以25万元开通的“断路”让村民们纷纷进贡。开着皮卡车从蒙城市场回来的农民张洪亮(音译)告诉记者,自2018年修路以来,花了半个小时的时间,现在10分钟就足够了。
来到王桥村之前,陈峰是工商银行亳州分行的高级经理。今年2月,他从孙玉龙手中接过了王桥村第一书记的“指挥棒”。
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和扶贫小组讨论应对最近干旱的策略。头上戴着草帽,穿着灰色t恤,一条裤腿卷到膝盖,衬着深色皮肤,乍一看,陈枫是个普通的村民。
谈到王桥村的扶贫工作,陈峰谈得最多的是孙玉龙的前任:“孙兴昌打下的好基础,我们会继续做下去。”
记者跟随陈峰来到占地1100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最近很少下雨,气温也很高。我不得不不时往中草药上泼水。此物怕水旱,黄金甚贵。”在药田,村民侯介绍,并没有忘记带村民们去田里挖沟。不远处的村民张拿着水龙头给田里浇水。
2014年,60多岁的张因儿子残疾、妻子高血压和缺乏经济来源,被认定为一个有固定卡的贫困家庭。多年来,张一直在他家仅有的3亩薄田上苦苦挣扎。一亩地一季小麦和一季玉米的收入约为1000元,他的收入不稳定,因为他要靠天气吃饭。
自从中草药基地落户张村,的生活就发生了变化。“我来这里找工作的时候是一名中草药师。除了下雨,我每天都得工作,每天70元,每月2000多元。”放下手里的水龙头,现在张已经脱离了贫困,说起话来信心十足。在他眼里,这种一天天长大的药草是他的“救世主”。
张坦言:“一开始,大家也很担心。毕竟,他大半辈子种植的土地如果被转让,就会被转让,而不是种植小麦,它将被药材所取代。现在没有那么多的问题了。红色钞票在你手里,你的心会变得实际。你必须努力工作。”
"扶贫不仅是一项任务,也是一项责任."工行安徽省分行行长胡表示,扶贫要与“养志存智”相结合,关键是要给贫困地区注入新的活力,激发新的动力,使贫困人口彻底脱贫。截至目前,全行共有64家分行承包了79个村(社区)的服务工作,6家分行、18家支行承担了当地扶贫任务,全行共选派45名干部下到一线村扶贫。现在,工行安徽分行对口支援村已经从瘫痪的“老麻烦”变成了镇上的“领导”。(制图龚田甜)
标题:驻村扶贫带来好“钱景”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0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