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市高度重视农村振兴工作的开展,构建了促进农村振兴的有效机制,形成了市农村振兴指挥部和市农办统筹规划、产业、组织、人才、生态、文化等特殊阶层高效运作、市级部门密切配合、县市携手、乡镇大力实施的工作格局。2019年,济宁市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541.3亿元,同比增长1.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44元,增长9.9%,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6个百分点,为历年来最大增幅。

乡村振兴看济宁

工业振兴步伐加快。种植业具有鲜明的特点。年产小麦223万吨,玉米182万吨,水稻43万吨,水稻产量居全省首位。蔬菜年产量690万吨,其中大蒜年产量110万吨,居全省首位。出口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辣椒91万吨,西瓜80万吨,大白菜60万吨。全市大豆、小麦、玉米、水稻等种子产业竞争优势明显,年育种小麦2.5亿斤,大豆1.3亿斤,年种子销售额超过10亿元。渔业有突出的优势。我市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南四湖,盛产“四鼻鲤鱼、黑鱼、虾、大闸蟹”和莲藕、荸荠、芡实等水生作物。全市淡水产品年产量31万吨,居全省首位。已开发了40万亩米鱼、蟹、鳖“米加”工业区,并连续多年举办“鱼台龙虾节”和“巍山大闸蟹节”。畜牧业正在蓬勃发展。我市禽蛋总产量为34万吨,居全省首位。兖州肉鸭年产量22万吨,年销售收入22亿元,微山麻鸭生态养殖50万只,禽蛋年产量10万吨,温上鲁花鸡12万只,年产值10亿元。去年,市政府安排7000万元扶持农业企业,扶持了655家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国家级重点企业6家,省级重点企业63家。今年以来,新发放“卢丹惠农贷款”7.5亿元,累计达到15.1亿元,位居全省第二。全省率先发布《特色种植业巨灾保险意见》,每年安排1000万元支持特色农产品加入巨灾保险。“济宁佳期”农业品牌荣获“中国区域品牌第七名”。

乡村振兴看济宁

人才振兴步伐加快。济宁十分重视吸引各类社会人才支持农村振兴。市农业和农村部门建立了绿色水稻、大豆、大蒜、番茄、西瓜等23个市级农业创新服务团队,科技部门建立了大豆、大蒜、食用菌、淡水渔业等12个院士工作站,每年培养2000多名新的专业农民。每年,近3万农民接受新的转移就业培训,支持农民参加技能培训,实现非农产业就业转移。去年,向返乡农民工发放了1.8亿元创业担保贷款。实施“每村好青年”评选和培训,共评选出5700名“农村好青年”,支持青年在农村做出贡献。该省率先启动了“农村振兴合作伙伴”试点项目。截至目前,共招募了133名合作伙伴,99个项目已经落地,落地资金5.2亿元,带动了1.1万人就业。最近,59个农村振兴合作伙伴需求项目再次向社会所有部门发布,重点是招募企业家、创业团队、合作社、大种植园主等。,符合创业人才项目申请条件的将给予资助。

乡村振兴看济宁

组织振兴势头强劲。做好“万名干部下基层”和选拔第一书记工作,成立66个“农村振兴服务队”,与村民一起开展农村振兴工作。2018-2019年,市财政共拨款5000万元,支持村级组织带动合作社、土地流转、农机服务等集体经济增加收入。11个县市农村产权交易中心运行加快,服务效率不断提高。土地转让率达到44%,有16,000个专业合作社和4,300个家庭农场。加强村级党组织领导干部培训,提高基层领导实施农村振兴的能力。完成119个试点村的村庄规划,实现高端规划引领发展。

乡村振兴看济宁

文化复兴具有鲜明的特征。定期评选“农村优秀儒学讲堂”和“民间儒学传承奖”,曲阜、兖州被列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为了加强对传统民居、街道、祠堂、古树名木的保护,唤醒“乡村记忆”,我市每个村庄都设立了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开展了“千剧下乡”惠民演出,庄户戏班、吹比赛等惠民品牌深受群众欢迎。为了促进风俗习惯的改变,村里成立了红白会,它提倡新的婚礼、简单的葬礼、厚葬和薄葬,并领导农村文明。

乡村振兴看济宁

生态重建全面展开。去年,市政府投资7000万元支持美丽乡村建设,打造了集平原风光、滨江生态、湖滨水乡、丘陵风情于一体的济宁特色美丽乡村示范区。充分利用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吸引企业发展寄宿家庭、乡村旅游、采摘观光、研究旅游等。,涌现出了从美丽的乡村到美丽的经济的典型村庄,如济宁市兖州区牛楼社区、巍山县艾虎村、汶上县古城村、泗水县嘉善头村、凉山县夹谷堆村等。建成农村厕所133.5万个,并下发了《济宁市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后续管理保护意见》。城乡环卫一体化政府购买服务覆盖14个县市,并在邹城等县市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加快“美丽庭院”建设,每年创建8万个美丽庭院示范户,引导农民美化、绿化、净化庭院。实施“水韵圣城、森林济宁”的绿化行动,重点建设水系沿线和微山湖周边的绿化带。去年,830个新的和升级的森林村完成,国际湿地城市建设加快。

乡村振兴看济宁

示范创作走在最前列。济宁邹城县、任城汤口街、汶上郭楼镇等7个镇,凉山贾古堆村等72个村被省发改委等部门评为“山东省农村振兴示范县和示范村”。去年,整合财政资金3.5亿元,全市建成运河带、寺河带、霓山-圣水峪地区、微山湖岛地区、黄河滩区等“两带三区”示范模式。加快建设20个示范镇和200个示范村,形成了点进线出的格局,带动了农民积极参与农村振兴,泗水县圣水峪镇龙湾湖研究应运而生

标题:乡村振兴看济宁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