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前夕,德国《时代周刊》记者费利克斯·李(Felix Lee)在北京南站接受采访时注意到,如今只有外国人对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列车感到好奇,并忙于拍照。中国乘客已经习惯了这种引领世界的高速铁路系统。
10月1日,法国《费加罗报》网站的头版报道了天安门广场盛大的群众游行。报道援引政治分析人士的话说:“中国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找到了自己的道路。”
“中国奇迹”现在是国际舆论的热门词汇。曾几何时,西方一些人鼓吹的所谓“社会主义失败论”和“历史的最终结论”,面对中国不断变化的发展现实,已经成为无力的呻吟。相反,国际社会开始探索创造“中国奇迹”背后的制度“密码”。
人民至上的制度追求
“我和我的祖国就像大海和海浪。大海里只有波浪,而大海是波浪的支柱。”十月,一首老歌再次成为亿万中国人的旋律。它唱出了共和国对人民的关心和关怀,以及人民对共和国的感激和深厚感情。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不仅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也是祖国发展的受益者。
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改善人民生活为目标。”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人为本,是中国不断创造奇迹的力量源泉。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平均预期寿命从35岁提高到77岁,文盲率从80%提高到普及基础教育……新中国成立70年,也是中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70年。
“为了改善人民的福祉,中国的政策制定者愿意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这种制度令其他国家相形见绌。”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说。
协调与合作的制度特征
“中国政治的开放和活力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参加过中国两会报道的斯里兰卡记者谢尔顿·班达拉的感受。在采访中,他目睹了各界代表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在两会机制下参与国家治理。
中国政府越来越多地将基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纳入其决策。在许多外国人眼中,这种集权和民主的制度设计是中国制度力量的重要表现之一。
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不能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中国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是显著的。西班牙《起义报》发表文章说,中国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认真考虑了改革措施的影响,充分协调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在各个层面上,中国的制度设计都表现出善于统筹兼顾的特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市场活力与政府监管的有机结合;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中国的制度设计善于有机协调各种因素、资源和力量,实现全面、均衡、长期的发展。
“中国人生来就是系统思考者。”新加坡创新策略师查理安认为。
基于时间的制度创新
今年7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了全球创新指数。中国连续第四年保持上升趋势,排名第14位,比去年高三位。中国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离不开中国善于改革创新的制度体系。
中国70年来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中国制度具有很强的自我完善能力:在保持稳定和连续性的同时,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和调整。
新时期,中国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制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目标,以适应改革和发展形势的变化,推动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体系。
B.印度著名汉学家迪帕克认为,中国人致力于以创新思维深化改革,制度变迁是中国释放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积累了深厚的制度土壤
想想你从未做过的事,知道你会去哪里。中国制度体系的强大生命力也源于其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文化积淀。
中国几千年历史文化的传承为今天中国各种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土壤。“人民只为国家服务”、“中间与道路和谐”、“选拔人才、任用人才”等优秀传统思想,继续为当今中国的发展进步提供有益的启示。
剑桥大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问题专家彼得·诺兰(Peter Nolan)认为,中国政府官员和知识分子应该接受“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接受严格的儒家道德规范,这是中国制度成功的重要因素。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基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的不懈探索下,善于开拓创新,必将使中国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不仅造福中华民族,也为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
(新华社北京十月三十日电(记者郑汉根、、杜)
标题: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制度的世界回响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2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