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47字,读完约6分钟
第三方支付经历了20年的发展。在此期间,新兴的新格式不仅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对监管提出了挑战。目前,强监管的局面仍在继续,如何平衡安全与便捷仍是机构需要关注的话题。同时,站在金融科技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所有支付机构都迫切需要加快创新和变革,发展“绿洲”。如何在保持合规底线的同时找到更多的利润增长点,已成为当前支付机构转型的关键。
清除非法改组并加速
2019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监管力度继续加大。据《今日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中央银行系统共向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出59笔罚款,罚款总额为4764.34万元,涉及39家支付机构,包括yeepay、汇超支付、附随支付、中国支付和善德支付。其中,违反清算规定和反洗钱规定已成为机构受到处罚的主要原因。
发行数千万张门票只是近年来支付行业许可和严格监管的一个缩影。今年7月9日,央行公布了第七批支付机构的支付许可证换发结果,其中“天下支付”和“新疆一卡通”不在换发名单上。随后,9月,新疆一卡通支付业务许可证被吊销。截至目前,中国央行已经发放了271个第三方支付许可证,取消了34个,而中国仍有237个支付许可证。
其中,合规意识淡薄、风险控制能力差、占用、挪用、借用客户储备资金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公司管理不善、业务发展缺乏实质性已成为支付机构“落后”的主要原因。
“现在,一些机构没有获得足够的罚款。”一位支付行业的资深研究员今天在接受《北京商报》采访时表示:“很多机构过去都是支付备用金,但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很多机构已经没有业务,开始转向灰色地带,比如非法套现,为非法网上贷款、赌博、赌博平台提供支付渠道。”
除了不断的罚款,支付许可证的买卖也逐渐降温。“支付许可交易显然不像前几年那么火爆,价格也大幅下跌。”上述研究人员说。
然而,易观国际(Analysys)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王鹏波今天对《北京商报》表示,支付许可交易仍有需求,但价格应根据许可业务的范围、地理范围和业务发展来确定。
不可否认,随着直接连接断开、储备资金集中存放等监管措施的实施,支付行业的发展正迎来新一轮的洗牌和变革。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需要及时调整方向,以避免未来发展中的短期利润。
巨人竞相擦脸,为烟雾买单
事实上,一系列监管措施的加强为支付行业创造了一个更加规范、有序和公平的市场环境。同时,今年支付行业也迎来了顶层设计的新政策机遇,这更有利于行业各方集中研发、业务开拓,逐步扩大市场份额。
今年8月,央行发布的《金融技术发展规划(2019-2021)》(以下简称《发展规划》)将重点关注“增加技术授权支付服务”,提出利用人工智能、支付标记、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优化移动支付技术架构体系;推动条码支付的互联,实现不同应用和商户条码标记的相互识别和相互扫描;探索人脸识别离线支付的安全应用,利用密码识别、隐私计算、数据标签、模式识别等技术,利用特殊密码、“非敏感”活体检测等技术实现交易验证。
一方面,发展规划为支付行业提供政策机遇,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企业早已准备好探索新的支付方式。
今年,刷面支付已经成为支付行业的一个热点,各大巨头之间的竞争硝烟弥漫。一方面,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在刷脸支付的战场上打得火热,瞄准线下支付场景,增加市场投资和补贴。另一方面,"国家队"的成员在刷面支付环节受到了欢迎。10月,银联发布了全新的智能支付产品“刷面支付”,正式宣布进入刷面支付市场。
“现在一些支付机构已经对指纹支付、虹膜支付、语音支付等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基于人类特征的唯一性,生物特征识别被用来识别用户。生物特征支付也将成为未来支付发展的重要方向。”一些行业分析师告诉《今日北京商报》记者。此外,各支付机构也在积极探索新的支付方式。物联网支付、光子支付、声波支付、虚拟现实支付、非感应支付等不同场景的支付应用已经悄然出现。
小机构的生存是困难的,B端被发挥
总的来说,目前中国支付业务的发展趋于成熟,但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在普及移动支付的过程中,人口红利正在缩水,终端市场明显饱和。赚取增值服务费、转向B端和跨境支付已成为支付机构的新方向。
最近发布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9)》显示,就移动支付市场份额而言,支付宝和微信占据了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与巨人共舞,在强者不断强大的产业格局下,中小支付机构的生存空受到挤压。如果我们想继续发展,支付机构不能像过去那样单方面追求规模经济,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是当前支付机构转型的关键。
王鹏波提到,与线下收购机构和具有情景优势的支付机构相比,网上支付机构生存压力较大,处于转型阶段,必须深入行业进行解决,但存在一定的成本压力,可以做的行业仍需发展。
伊瑞新创公司首席运营官关恒今天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支付公司应该把向b方向发展作为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商家和特定的子行业提供解决方案、系统和增值服务。例如,它为医院、景点、零售餐饮等提供行业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出境旅游的蓬勃发展以及“一带一路”和人民币国际化等优惠政策的出台,许多机构已经将注意力转向跨境支付。例如,一家德国公司wirecard最近宣布收购殷新付款公司。一些分析师表示,wirecard选择购买者殷新支付正是因为后者的跨境支付业务。
“境外支付机构和清算组织需要在中国境内开展收单业务,需要与境内本地支付机构合作。目前,海外支付机构也在收购国内支付公司,这为空支付机构提供了更多的想象空间。”关衡说。
标题:强监管延续 第三方支付往哪走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2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