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389字,读完约8分钟
[摘要]据财政部数据显示,1-5月财政收入增速大幅下滑,反映出前一轮减税和减费效应正在显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随着新一轮减费措施的出台,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反周期调节作用。”
新一轮3000亿元规模的减费措施7月1日正式落地。
此次减费“组合拳”源于今年4月3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明确表示,从7月1日起,将进一步出台包括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在内的一系列减费措施,预计全年将为企业和群众减负3000多亿元。“减税和减费是今年应对下行压力的一项关键措施。这可以说是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菜’。”李克强总理在会上强调。
《时代周刊》记者进行了梳理,发现这一轮收费下调涵盖了许多行业,个人和中小企业受益最大。其中,只有降低中小企业的移动网络流量和宽带资费,才能降低约1800亿元的费用。
"减税和减费的核心是释放市场活力."国家经济战略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根据财政部的数据,从1月到5月,财政收入增长率大幅下降,反映出前一轮减税和减费的效果正在显现。“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随着新一轮减费措施的出台,财政政策将进一步发挥反周期调节作用。”
财政政策不会改变
这一轮3000亿元规模的减费是中国今年实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减税减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企业和群众减轻了近2万亿元的税收和社会保障支付负担。
减免的费用还包括减免普通私人护照等出入境许可证的费用,将车库和停车位等不动产所有权的注册费从550元降低到80元,将商标续展的注册费从1000元降低到500元;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包括将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和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标准减半,到2024年底将中央所属企事业单位文化建设费减半。
今年4月,实施了新的增值税减税政策,5月份工业利润增长率由负转正。
6月2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工业企业财务数据,显示5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以下简称“监管行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1%。此前的4月份数据同比下降了3.7%。1-5月,计划工业利润同比下降2.3%,比1-4月下降1.1个百分点。
一位资深市场人士向《泰晤士报》记者指出,由于内外环境的复杂因素,下半年中国经济仍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工业品出厂价和出厂量仍处于波动期,阻碍了企业利润的稳定增长。但是,随着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提高效率,大规模的减税和减费加速,环境保护和生产限制政策的调整和鼓励私营企业政策的出台,工业利润将趋于提高。“减税、减费节省下来的每一分钱都是企业真正的利润”。
“根据公司2018年10亿元的年销售额,我们公司今年的增值税减税规模将超过1000万元。”此前,珠海罗西尼钟表业副总经理张辉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今年制造业增值税从16%下调至13%,这直接导致企业税负降低了21%。新政实施的第一个月,税收减少了108万元,其中仅增值税就达97万元。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6月26日发布的数据,从今年1月到5月,全国共减免税和减费8930亿元,其中新增减免税8168亿元,新增减社会保障费762亿元。增值税改革在4-5月实现了2218亿元的整体净减税,所有行业都实现了减税。“在中国所在的亚太地区,增值税税率一般不高。大规模减税和减费不仅可以改善商业环境,还可以更好地促进消费升级。”杨志勇在接受《时代周刊》记者采访时强调,虽然未来面临财政收入下行的挑战,但政府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应对短期财政压力,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不会转向。
“财政收入的减少可能无法在短期内解决问题。事实上,以前就有过提高财政赤字率、提高地方特别债务限额和清算余额的计划,所有这些计划都已被采纳。”杨志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短期内,应对税收收入下降带来的财政压力,采取政府资产存量转化的方式,确保财政收支正常运行;从长远来看,减税和减费将释放市场的活力,从而扩大税基,有利于未来财政收入的增长。
适时微调货币政策
6月25日召开的2019年第二季度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首次揭示了下半年货币政策的新趋势。
会议宣布,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经济增长保持弹性,增长势头变化迅速。人民币汇率总体稳定,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增强。稳健的货币政策体现了反周期调整的要求,宏观杠杆率快速增长得到初步抑制,金融风险防控得到稳步果断推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逐步提高。
值得注意的是,一季度的前一次货币政策会议将货币政策表述为“保持战略实力,坚持反周期调整,注重在稳定增长的基础上防范风险,给总闸门提供好资金,不搞洪水灌溉。”第二季度,声明由“坚持反周期调整”改为“适时适度实施反周期调整,加强宏观政策协调”。
一些市场参与者告诉《泰晤士报》记者,央行货币政策会议内容的微调或多或少反映了在外部压力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货币政策的边际放松,但这并不意味着货币宽松政策的到来。“会议还再次强调,需要向总闸门提供资金,而不是进行‘大洪水灌溉’。”这名市场人士告诉《时代周刊》记者。
另一个“微调”是本次会议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表述。
会议提出:“要综合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在合理均衡水平。”一季度例会的相关声明是“继续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稳步推进利率等重点领域改革。”
从“稳步推进利率等重点领域改革”到“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方向更加明确,或者说意味着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逐步进入实践阶段。
“从货币市场的整体来看,流动性应该是合理和充裕的,但仍有许多小微企业存在融资困难,这是由货币传导机制决定的。”珠江三角洲某地区的国有银行管理层向《泰晤士报》记者指出,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银行按揭贷款是按基准利率执行的,但整个市场的利率都在上升,按揭银行的保证金贷款意愿越来越低,相对宽松的资金并不能提高银行的风险偏好。
中国人民大学崇阳金融研究所副所长董希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强调,RRR减息并不是缓解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难的唯一手段。对于一些银行来说,流动性已经很充裕了。如何全面落实政策,使RRR降息释放的资金更有效地进入实体经济,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要比降低RRR利率更重要的是要明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一步推进和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
“几次提举”的反周期调整
6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融资实际利率的相关措施。这也是2019年召开的全国会议第七次提到小型和微型私营企业的融资问题。
会上作出的一系列决议都体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综合效应:中央政府不仅采取了以奖代补的财政方式,还支持部分城市开展了为期三年的深化民营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综合改革试点;我们还应探索扩大民营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提高便利性、降低融资成本、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创新金融服务等途径,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支持小企业、帮助小企业。
反周期调整的关键在于“几次加息”的政策协调。这也是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央政府解决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举措。
在中国的反周期调整中,中国的货币政策往往与财政政策积极配合。
“一方面,金融实力往往需要宽松的货币政策来支撑;另一方面,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包括mlf抵押品扩张等操作,这使得货币政策呈现出定向浇水的财政特征。”中信证券(600030)(港股06030)固定收益首席研究员明明在今年4月的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两项政策的合理配合有利于缓解“强提效”财政政策带来的收支压力。
“就财政政策的总体调整而言,一年的总支出超过20万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经常性支出,规模肯定小于货币政策总量的影响。”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首席经济学家张永军在接受《时代周刊》采访时表示,尽管财政政策总量较小,但在解决结构性问题上,财政政策明显优于货币政策。“从过去的经验来看,虽然货币政策也可以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操作,但它仍然在市场资金总量的调整中发挥作用,而财政政策更多的是解决结构性问题。”
同时,张永军强调,当前反周期调整的关键不仅仅是某项政策能否发挥作用,而是多项政策能否相互配合,形成合力。“例如,在大规模减税和减费的背景下,财政收入增长放缓是不可避免的。此时,更有必要避免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实现财政收入目标而加大征收力度。这种做法可能会抵消减税的积极影响。”
标题:3000亿降费落地 逆周期调节再发力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2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