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子衣
最近,央行发布了《2019年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大多数群体都能意识到普及金融知识和在校园开展金融教育的重要性,并更加注重个人信用;延迟消费意愿略有下降,其中全日制学生延迟消费意愿最低。根据报告,有必要根据消费群体的特点开展适当的金融教育活动。直觉上,提前消费的强烈冲动是学生理财消费行为的特征,但从更深的角度来看,它涉及到学生理财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消费者权益的保护。财务知识融入校园是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
对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走进校园来树立守法意识。树立守法意识的切入点是让学生明白什么是“违法”。金融业务是许可业务,即相关机构必须经过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才能办理金融业务,未经批准从事金融业务是违法的。这一点需要首先向学生们讲清楚。告诉孩子们,首要任务是确定任何金融产品的合法性。
当金融知识进入校园时,有必要系统地教给学生金融基础知识,以免被割裂。学生有必要形成风险意识,明白高回报伴随着高风险,不要被高回报的噱头所诱惑。建议从银行基本业务入手,向学生介绍储蓄、汇款、银行卡、国债、保险等产品;与此同时,学生们被警告远离高风险产品,如股票和基金。
财务知识进入校园,保护学生权益不受侵犯,应该是立足点。由于年龄原因,学生思想不成熟,做事冲动,抗诱惑能力弱,金融知识不足,这决定了他们保护自身权益不受侵害的能力较差。要使学生树立权益保护意识,具备自我保护能力,首先要接受“保本是金融活动的底线”的观念。这需要正规金融机构、学校和家长的有效合作。金融机构可以向学生传授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用卡安全使用、防范电信欺诈、防范网上校园贷款和人身意外保险等知识,履行其社会责任。学校也应该利用这种情况,通过开设课程或举办讲座,向学生系统地讲解金融理论知识和金融业务基础知识。家长应与学校密切配合,引导孩子树立风险意识,合理开展金融消费,避免过度消费,养成简单的生活习惯,远离非法的校园贷款等过度金融消费陷阱,做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金融知识进入校园后,必须追求有效的教学效果。把金融知识引入校园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应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而不是今天只搞一个保护月,明天搞一个宣传周。在教学方法上,建议采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自然形成理性认识。通过案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法律观念、财富观念、消费观念和权益保护意识,避免“贪便宜”、“一夜暴富”、“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应特别提醒儿童注意保护个人数据和信息,不要相信网上的谣言,并在确认或怀疑自己被诈骗时及时向公安机关报告。
毫无疑问,金融知识进入校园是必要的。然而,如何让理财意识和理财知识深入人心,真正起到引导作用,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教学工作注重“因材施教”。金融知识进入校园时,也要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自身特点出发,这样才能使金融知识的普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标题:金融知识进校园 需要“私人定制”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3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