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记者刘银喜

通讯员范

甘南藏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是长江最长支流白龙江的发源地,也是中国“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泉州作为一个整体,属于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面临着两个至关重要的任务:扶贫和生态保护。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近年来,基于甘南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中国人民银行兰州中心支行建立了中国人民银行省、市、县三级联动机制,在甘南州继续实施试点金融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引导金融机构以创建“全国全球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发展文化旅游金融,支持“美丽景区”建设。 美丽的乡村,迷人的文化”,使文化旅游成为甘南州的支柱产业,探索扶贫和生态的金融支持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在试点项目的带动下,地方金融机构不断加大旅游信贷投入,累计投入文化旅游产业贷款168亿元,旅游业成为甘南州新的经济增长点。2018年,泉州接待游客1217.2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7.04亿元,分别是2014年的1.44倍和1.53倍。旅游综合收入占泉州国内生产总值的37%,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泉州市9个县市中,有5个县市脱贫,贫困人口从2014年底的125,800人下降到2018年底的21,600人,贫困率从28.06%下降到3.89%。甘南州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开发研究中心评为“西部最具吸引力的旅游胜地”,被美国最权威的旅游杂志评为“世界50大户外天堂,让生活无拘无束”,被联合国人类住区发展促进会和世界华人联合会评为“中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关注旅游基础设施

由于交通线上的景点相对分散,赣南旅游业发展一直面临“旅长短途旅游”的尴尬和困境。为了促进全州旅游业的发展和升级,甘南州各金融机构重点抓好景区交通建设项目,增加基础设施信贷,促进州与州、州际与省际、景区与周边地区、景区与景区之间的互联互通,推动形成公路、铁路和航运立体交错、快速便捷的空现代交通格局。截至今年6月底,泉州市,其中,农业发展银行甘南支行发挥政策性银行作用,重点发展全州文化旅游产业,发放贷款21.18亿元,用于扎加纳、打头沟等景区道路建设项目;建行甘南分行向甘南文化旅游建设集团发放1.3亿元贷款,用于改善景区基础条件。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创新金融支持模式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如何通过发展促进扶贫?甘南州围绕富民产业和促进就业两个重点,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产业和“农家乐”、“藏乐”等项目。地方金融机构密切关注行业发展方向,推出有针对性的信贷产品,大力支持富民和行业发展,推进“美丽农村”建设。农业银行甘南分行创新推出“生态文明小康贷款”,由政策性担保公司担保,整个财政期半折,共投入10.8亿元,对促进甘南州农牧村经济发展、扶贫和社会稳定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支持辖区内农村信用社创新推出“再融资+信用村+农户+特色产业”的信贷模式,发放扶贫再融资,带动贫困地区发展旅游业脱贫致富。例如,迭部县信用合作社向扎嘎那景区那嘎村发放了312万元扶贫贷款,支持42名村民入股成立了“迭部县扎嘎那石门原生态旅游专业合作社”,并建起了原生态宾馆,不仅盘活了村集体土地和当地旅游资源,还带领70名办了卡的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目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1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00元。

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促进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旅游和文化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甘南州自古以来就是安多藏区的文化核心区,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生态文化、宗教文化和民族民俗文化。中国人民银行甘南中心支行加强与国家文物局、国家旅游局的沟通协调,共同建立文化旅游项目库,引导金融机构积极对接,有效解决了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缓解了文化旅游企业融资难问题。同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客户的引导和培育力度,突出唐卡生产、藏族木雕、闫涛文化、藏族饰品等藏族文化旅游产业特色,因地制宜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不断加大对扶贫效果显著的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截至今年6月底,甘南州金融机构对文化旅游企业的贷款余额为8.11亿元,占企业贷款的11%,有力支持了全州31家文化企业的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5%。其中,近五年来,甘肃银行甘南分行为拉卜楞马尼保藏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卓尼马尼藏木雕有限公司等一大批藏族文化传承保护产业企业提供了特色金融服务,信贷1.63亿元,总投资3.12亿元,支持近百名贫困人口就业。

标题: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相得益彰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