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孔子故里曲阜时强调,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繁荣始终离不开文化的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中国文化的发展和繁荣作为条件。对于历史文化,特别是祖先传下来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我们应该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区别对待,扬弃继承。
近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曲阜市深入挖掘和阐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注重家庭作风建设、干部政治道德等时代价值,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探索了一条创新和传承具有地方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
“远离这里城市的喧嚣,让你的心安静下来。用手读《论语》,用心读,用手写,真正感受儒家经典。”在霓裳宫所在的霓裳大学堂仁堂,讲师孔正在带领游客体验手读《论语》的项目。
一个穿着棉麻服装的女人,仿佛从一本诗集里走出来,讲述着穿越千年的故事。除了教官孔,还有另外一个特殊身份。“我是孔子的第76代传人。”现在从事传统文化的传播是一种极大的荣誉。”
传承家风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在工作上,她是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在家庭上,孔是传统文化的实践者。
“儒家讲内圣外王,内圣是正派的人,外王做事认真。”这告诉我们,我们必须先练习,做一个优秀的人。”在教育儿童方面,孔非常重视儿童品德的培养。“小时候,他们就开始给他讲《论语》的故事。例如,孔子说,“孝是人的基础”教他孝敬父母,爱他的兄弟姐妹。"
当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家庭中扎根并代代相传时,优良的家庭风格正在慢慢积累。
曲阜市鹿城街古城社区位于曲阜老城区,是离孔庙和孔府最近的社区。85岁的党员白就住在这里。他和妻子严冰莹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现在他们的孩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和孙子,形成了一个四代同堂的大家庭。在古城社区“好邻居”、“好家庭”、“好企业”评选活动中,子女优秀、团结和谐的白一家获得的票数最高,在“好家庭”中排名第一。
白说,他是按照孔子的思想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孔子曾说:“忠恕之道,我也教我的孩子忠恕之道。”新时代的忠诚意味着遵守法律法规,认真学习专业技能,事业有成,为国家做出贡献。在与人相处时,我们必须注意诚信、友好和低调。”
在《大学》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仅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而且强调了家庭和谐、家风传承与家庭情感之间的递进关系。曲阜市妇联主席孟表示,近年来,曲阜市各级妇联组织做了大量的“家”的文章,坚持活动的常态化和精准化,寻找最美丽的家庭,收集了优秀的家训和家风故事,推动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家庭中扎根,在家庭中升华。
目前,已有4000多个家庭参加了在孔子故乡举办的“十个一”和“建设廉洁家庭、创建最美家庭”等系列活动;自2018年以来,已经举办了19场关于家庭风格和伦理道德的讲座,吸引了5600多人前来学习。孔子家乡的精神面貌已经悄然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现在人们可以接触到这些传统文化和教育,而且矛盾也少了,尤其是婆媳关系要宽松得多。走在街上,我觉得每个人的行为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变得有知识了。”孔对身边的这些变化有着深刻的理解。
“导游”转变为“学习向导”,从“老三孔”到“新三孔”
孔在来尼山圣地工作之前已经当了20多年的“老”导游,但两年前她决定接受自己的“新”身份。过去我在旅行社工作,我讲解的景点主要是曲阜的“老三洞”(孔府、孔庙、孔林);2018年5月,她加入了“新三孔”(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霓山圣地)之一的霓山圣地,她的身份从“引路人”变成了“引路人”。
“当我第一次加入公司时,我被告知导游是一名导游外加一名讲师。”在孔子的诞生地尼山,山水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孔带领游客观光的职责依然存在。但除了“旅游”,孔还带领游客“学习”。
“我以前当导游的时候,我介绍了更多的实物。例如,当我去奎文阁和大成堂时,我会主要介绍建筑图案、历史故事、功能等。它背后的孔子思想有时被提及,但它不是主要内容。现在作为一名导游,我想把孔子和他的思想体系介绍给每一位游客,这样游客就可以了解他们今后应该如何做。”
身份变了,要求更高了。“过去,我当导游的时候,很多解说词都是概括性的,导游说的每一个字都要有出处,经典句子里的每一个字都不应该是不好的。导游应将文化氛围融入景区,让游客感受到您的解说词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所传达的传统文化才能被游客所接受。”
在她的精心解释下,许多游客受益匪浅。这是游客李女士第四次来到尼山圣地。小时候,她去过孔庙和孔府很多次,但她只看到了建筑,却看不到内涵。“尼山圣地让孩子们在娱乐中接触和感受儒家文化,比如亲手写《论语》和聆听72位圣贤的典故。”这比教科书上死板的文字或空洞的建筑要生动得多,孩子们可以灵活运用。”
现代旅游业使传统文化更加“精神化”
在孔积极追求变化的背后,游客在变化,景点也在变化。
2018年9月28日,2亿人观看了央视中秋晚会,霓裳圣地景区在全球观众面前惊艳亮相。如今,尼山圣地与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一起,成为曲阜的一张新的城市文化名片。从孔府、孔庙、孔林的“老三孔”到现在的“新三孔”,传统文化有了新的载体,以更生动、更贴近的形式传承和发扬。
“过去,很多游客都是带着孔子的名声来的。有些人匆匆忙忙去看孔庙,但他们可能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是现在很多游客不仅仅是来看孔子的。他想深入了解孔子的思想,想知道传统文化能给自己和子孙后代带来什么。”孔深知,前来曲阜的游客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曲阜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韩凤菊介绍说,近年来,古建筑研究、国学、家风、家训等高品质的研究型旅游产品已经在“新三孔”扎根。曲阜市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推陈出新,创新性地开展了孔子新六艺、书法、古琴、绘画、围棋、茶艺、圆扇制作、古纸、面塑、拓片、画脸谱、霓裳砚制作等研究活动。
孔身份的变化与“新三孔”的积极变化,揭示了一个共同的信号——作为“东方圣城”的曲阜,正在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旅游相融合,以在新的时代里创新和传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这里的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传统文化像涓涓细流一样滋润着每一个人,并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创新与传承”的种子。
据统计,2019年全年,孔子学院、孔子博物馆和尼山圣地“新三孔”共接待游客800.5万人次,同比增长29.9%;游学发展迅速,接待人次152万,同比增长52%。现代旅游业为传统文化穿上了时尚的服装,而孔子的故乡曲阜也成为了传统文化创新和传承的“中转站”。在这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创新,也在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在新的时代里有越来越多的“精神和精神”。
标题: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孔子故里创新传承 传统文化更有“精气神”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