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6字,读完约3分钟
最近,许多地方的财政部门发布消息说,新增加的财政资金分配到这些地方已经到了市县的基层。
为支持地方政府实施“六保”任务,中央政府给予地方财政支持,增加财政赤字1万亿元,发行1万亿元防疫专项债券,共计2万亿元。通过新建立的专项转移支付机制,将资金直接下放到市县基层,用于企业和困难群众。
财政部部长刘坤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表示:“截至7月29日,在1.7万亿元的直接管理项目中,省级财政部门已经细化到1.5万亿元,市县财政部门已经细化到1.29万亿元。”
那么,这些资金落实到位后,各地、市、县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资金,使积极的财政政策发挥更好的作用呢?
对于这笔资金的分配和使用,财政部要求信息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财政部网站显示,地方监管部门已相继出台措施,加强对直接资金的监管。此外,国家审计署还启动了直接资金专项审计,包括审计1万亿元的防疫专项债券资金。
在当前形势下,要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做好“六保”工作,必须确保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用于“六保”和“六保”。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表示,新的财政赤字和抗疫专项债券都是为地方政府安排的,用于落实“六保”、减免税费。此外,它还可以处理一些防疫和控制引起的不确定性支出。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石表示,要确保2万亿新增中央财政资金的“精准滴灌”,必须加强资金的预算绩效管理。具体来说,要围绕“六个保证”和“六个稳定”,制定科学、具体、可考核的绩效目标。对于不同的项目,他们关注的具体内容会有所不同。
“以就业为例,在制定预算绩效目标时,要注意就业人员的工资水平要达到当地最低工资标准,并且要有连续性,防止就业后失业。”石对说道。
“预算绩效目标设定后,有必要建立绩效运行监控机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跟踪和监控绩效目标的完成进度、阶段性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效益与预期目标的偏离情况,从而发现绩效操作是否偏离了原来的绩效目标。”石对说道。“然后,以结果为导向,从相关性、有效性、效率性、公平性和可持续性五个维度进行绩效评价。”
石认为,绩效评估后,应加强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因此,应加强预算绩效信息的披露。一是将评估结果在同级政府部门和参与绩效评估的相关单位中公开,实时信息将逐步与同级审计部门、纪检监察部门、人事部门等机构共享,工作成果相互利用,形成部门联动的综合监管力量。二是绩效评估结果,特别是一些社会关注度高、影响大的民生政策和重点项目的支出绩效,将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向社会公开,回应社会关注,接受社会监督。
对于1万亿元抗疫专项债券,王建议建立专项债券项目数据库,按照“资金跟随项目、要素跟随项目、绩效跟随项目”的原则编制项目绩效目标,细化和量化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满意度指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偿还和绩效的全过程进行跟踪,以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及时纠正政策目标。
此外,他还建议对主要项目业绩实行终身问责机制。推行“重大决策终身问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不断完善激励相容机制,打好“铁算盘”,算好“良心账”,不花“暧昧钱”。
标题:财政部2万亿直达资金到位后 该如何用好这笔钱?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3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