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91字,读完约2分钟
新华社北京7月14日电(记者高静)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和受益者。14日在北京发布的《市民生态环境行为调查报告(2020)》显示,公众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普遍得到改善。
2018年6月,生态环境部和中央文明办联合发布了《公民生态环境行为准则(试行)》,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保护生态环境提出了具体要求。自2019年以来,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每年都对公民的生态环境行为进行调查和评估,并发布年度调查报告。今年的调查主要通过门户网站进行,覆盖除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外的31个省(区、市),共收集了72,163份有效问卷。
与2019年的调查结果相比,公众对绿色生活方式的实践普遍有所改善。例如,经常转换、使用或交换捐赠的闲置物品的受访者比例增加了一倍,擅长垃圾分类的人比例增加了20%以上。
报告显示,不同领域公众生态环境行为的实践程度存在明显差异。具体来说,公众在保护自然生态、选择低碳旅游、节约能源和资源方面有高度的实践,能够实现“知行合一”。公众在监测和报告以及参与自愿环境保护活动方面更加积极。然而,公众在践行绿色消费、减少污染、关注生态环境、分类投放垃圾等方面仍然存在“高意识、低实践”的现象。
根据这份报告,大多数人认为与污染的斗争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在过去的三年里,他们城市的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其中,京津冀地区的受访者对空燃气质量改善的感受最为明显,而长江经济带的受访者对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感受较为明显。
报告显示,公众认为最突出的环境问题是垃圾污染、空气体污染、噪音污染和水污染等。其中,空空气污染问题从2019年的第一突出环境问题下降到第二位。
标题:报告显示公众践行绿色生活方式状况有所提升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4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