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83字,读完约2分钟
本报记者刘新光曹萍萍
记者胡志飞
当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湖南省汝城县永丰镇山坑村遇到55岁的何宜春时,他正像往常一样参观5000英亩的杉木林基地。他被亲切地称为“老支部书记”,因为他是山坑村的党支部书记。
何宜春原来从事木材生意。2002年,他想做一些实际的事情。在组织的信任和村民的支持下,他当了15年的山坑村村支书。
这个15年的村支书不容易做。山坑村是国家级贫困村,有“七山半水一田半路通庄园”之称。在108个村民中,49个是贫困家庭。这个村庄既没有资源也没有企业,基本上靠国家救济生活。面对村子里的贫困,何宜春睡不着。
山坑村依山傍水,雨量充沛,光照充足,自然条件适宜发展林业。2002年,何宜春在中国农业银行郴州分行5万元贷款的支持下,尝试种植杉木林,开始了他的“造林事业”。
杉木是一种优质的经济树种,但其成熟期长达十年。杉木在成熟期前还有五年的抚育期,在此期间需要人工培育和管理。面对漫长的种植期,何宜春坚持到底。经过10年的努力,他在2012年被县林业局评为“造林大户”。为了带领贫困户增加收入,他从2013年开始向政府部门申请造林政策和资金,并向林业局寻求技术指导,组织贫困户种植了2280多亩杉木林。
2017年,全村杉木种植总收入19万元,49户贫困户人均收入增加3000元,全村脱贫。山坑村还建成了一条4.5米宽、14公里长的“村村通”公路,所有遭受泥石流灾害的贫困家庭和村民都已从深山老林中轻松转移。
“老书记别忘了你的首创精神,造福一方,帮村民们鼓起了‘钱袋’。”村民们对何宜春进行了评价。2017年,在他把支部书记的"指挥棒"交给年轻人后,他仍然关心村民,坚持植树造林。2018年,何宜春再次转让了该村2000多亩土地。由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何宜春资金紧张。今年1月,中国农业银行郴州市分行会同市县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走访林场,为其办理了200万元的“林业贷款”。
“种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今年我安排了36个村民工作,支付了30万元的劳动报酬。”何宜春说:“随着杉木成为木材,未来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可观的,你可以带村民到小康社会。”
标题:“老支书”成了“造林大户”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