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51字,读完约7分钟
资产质量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公司治理风险是中小银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现象。银行容易冒风险。风险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务不可持续。大多数银行可以通过改善管理和经营,在有效的监管下克服困难。
对于存在重大风险的单个银行,有必要采取救助措施,防止风险扩散。由于风险类型不同,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是正常的。
□刘晓春
我国中小银行数量众多,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由于这些银行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条件不同,其自身的发展历史和管理特点也不同,往往不能一概而论。如果简单地从整体上进行总结,不可避免地要从局部上进行概括,尤其是风险,这是中小银行的共性,更具个性化,也更难说。因此,有必要对中小银行的风险处置进行区分,并在此基础上讨论风险化解。
中小银行的三种风险
首先是资产质量的风险。这首先与当地的经济周期和产业结构有关。大多数中小型银行都是本地银行。当经济处于下行周期时,这些银行的资产质量通常会相应下降。如果经济衰退是区域性的,那么银行资产质量的恶化通常是区域性的。此外,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也决定了银行的资产质量。中小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参差不齐,不是一般的好,也不是一般的差,这与各银行的人才、业务风格和企业文化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只要不良资产控制在一定的比例之内,对银行的经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即使一家银行有许多不良资产,只要它没有资不抵债,它将主要影响财务或股东的回报。当然,如果资产质量恶化,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银行的流动性,但也不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单个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不会造成整个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风险。即使在整个经济下行周期中,只要全行资产质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就不会有系统性风险。
其次,是流动性风险。这是目前大家比较关注的中小银行的风险。流动性风险的原因是复杂的。上述资产质量的恶化会导致流动性风险,更重要的是,资产负债管理能力不足也会导致流动性风险。
在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逐渐从单一的贷款存款向多元化发展。这对资产负债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术语不匹配管理,这很容易理解。二是对各种资产负债的认识和研究不足,导致对资产负债品种结构不匹配的管理不足。比如银行间业务。一般来说,在银行负债中,同业负债是最不稳定的负债,即当市场流动性充裕时,所有同业资金相对充裕,而当市场流动性紧张时,所有同业资金都紧张。因此,银行间负债只能用于临时周转或短期投资和交易。然而,近年来,许多银行经常将银行间负债用于中长期贷款、长期银行间投资或影子银行业务。同时,同行的构成也非常复杂,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租赁、金融公司等。它们的业务内容不同,规则不同,风险水平和形式也不同。一些银行只是将所有同行视为相似的机构,将它们与同行的资产业务视为低风险业务。这不仅形成了资产的信用风险,也形成了资产和负债的错配风险。此外,各种资产和负债之间的比例失衡。单个银行的银行间资产和银行间负债的比例过大,但这些资产往往是长期资产。一旦市场流动性变得紧张,其自身的流动性将面临紧张。第三,表外业务比重失衡,表外业务杠杆化程度高。上述流动性风险是由不同业绩的银行造成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客户群。
由于历史原因,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商业银行一般都有非常坚实的客户基础,尤其是个人客户。因此,只要资产方面没有重大问题,大多数银行都非常稳定。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有以下原因:地方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导致的信贷风险;本行自身信用风险管理混乱;有些地区经济相对落后,银行业务发展有限。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农村个体商业银行无序开展票据业务、同业业务和表外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在城市信用社的基础上进行重组和建立。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农村商业银行那样的基础客户群。为了快速发展,他们必须寻求一种超越存款能力的发展模式。在这个增长模型中,杠杆率高,业务集中度高,风险集中度也高,业务波动性会增加。
第三,公司治理的风险。十多年来,中小银行在重组和转型过程中引入了各种投资者。然而,投资者对银行的理解仍然是有偏见的,他们往往只是简单地认为银行放贷,盲目地要求银行加快扩张。然而,银行在发放贷款时需要存款,而吸收存款的前提是银行在社会和人民心中的信誉。这导致了银行的快速发展,忽视了信用的创造,在发展业务时不够谨慎。此外,个人投资者将银行视为自己的钱袋,占用大量银行资金,造成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和金融风险。
风险处置没有固定的模式
上述三种风险可以说是中小银行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周期性现象。银行以风险为导向,风险并不意味着银行业务不可持续。大多数银行可以通过改善管理和经营,在有效的监督和管理下克服困难。具体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中小银行的设立应遵循商业原则,不应搞政府主导的鼓励、支持和扶持,而应尊重银行的经营自主权,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公司治理。
第二,银行股东,包括政府、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必须明确投资银行的目的是从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中获得收益,而不是通过投资银行获得融资。
第三,政府、股东和银行管理层应强化银行信用建设理念,着力打造基础客户群。政府和银行股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银行可以吸收存款,而不是放贷。稳定的债务依赖于稳定的基本客户群,这取决于银行的声誉。
第四,银行管理层应树立积极经营和管理资产负债的理念。
第五,中小银行应从发展基础客户群和长期稳定经营的角度,深入当地经济,寻找适合自身禀赋的客户群和业务模式,探索相应的风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能力。
第六,完善监管中的风险集中管理制度。十大信用和信用客户指标应包含在官方监管指标中。
第七,建立中小企业主银行体系。这有利于中小银行扩大基础客户群,也有利于银行熟悉客户、了解客户、更好地服务客户和管理风险,更有利于中小企业的稳健发展。
第八,在打破交易所的前提下,鼓励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对中小银行进行市场化并购。
对于存在重大风险的单个银行,有必要采取救助措施,防止风险扩散。由于风险类型不同,情况不同,采用不同的处置方法是正常的。即使是同样的处置方法,具体措施也会因具体情况而异。
风险处置的好坏不在于方式本身,而在于面临的具体风险和环境。在不知道具体情况的情况下简单地讨论这些方法的优缺点是没有意义的。最近两起银行风险处置案例的真正意义在于:第一,打破银行的公正交易,真正形成金融机构的信用评级差异化格局,允许信用风险利差的产生,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实现。关于利率市场化,市场普遍关注存款和贷款的两端,往往认为银行和金融机构之间的利率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即利率市场化。事实上,由于中国银行业不存在信用风险扩散,目前的利率并不是完全市场化的利率。这种风险利差的形成对于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至关重要。第二,通过市场的力量,鼓励各种金融机构自觉而稳定地运作。当没有自身的风险压力时,机构不可避免地会非理性地扩张,就像企业和金融机构一样。只有当市场中存在风险扩散时,为了获得低成本的负债,机构才会努力保持其稳健经营的形象和声誉。第三,中小银行专注于扩大基础客户群,服务实体经济,而不是追求规模的快速扩张,这是有益的。
(作者是上海新金融研究所副所长、上海金融数字化研究中心主任)
标题:中小银行风险处置 宜采取差异化方式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9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