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57字,读完约5分钟
本报记者钱
随着多年期住宅地震巨灾保险的推出,推动巨灾保险在中国发展的另一项重要举措近日出台。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从上海保险交易所获悉,6月30日,中国城乡居民地震巨灾保险社区巨灾保险理赔系统正式投入运行,旨在通过建立一站式专业集中服务平台,为地震巨灾保险理赔提供基础支持和解决方案。据了解,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该系统是根据中国城乡居民地震灾害保险社区(以下简称“社区”)和上海保险交易所三年的运行经验,为地震灾害保险量身定制的。它提供了从地震灾害管理到索赔支付的一揽子解决方案。一方面,可以有效提高地震巨灾保险理赔效率和服务水平,提高行业应急能力,为自然灾害防控服务,有助于发挥巨灾保险的风险保障功能;另一方面,可以积累灾害数据,促进行业内灾害管理信息的共享,为建立灾害数据库奠定基础,增强全社会应对重大灾害的意识和能力。
地震巨灾保险三年增长
保险作为市场经济中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可以丰富灾害损失的赔偿渠道,提高巨灾防护水平,增强风险管理能力,平稳灾害引发的政府财政波动。这是政府运用现代金融手段减少灾害损失影响的有效途径。建立巨灾保险制度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的明确要求。2015年4月,中国城乡居民地震灾害保险社区Be正式成立,由40多家国内保险公司自愿组成,承担了提供灾害保险服务和参与灾害损失分担的职能,在提高居民保险保障需求、增强保险业合作经营管理能力、提高国家综合灾害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5月,原中国保监会和财政部发布了《建立城乡居民住宅楼地震灾害保险制度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以地震灾害为突破口,率先建立了巨灾保险制度。同年7月,中国首个全国性巨灾保险产品——住宅地震巨灾保险正式在全国销售,标志着中国城乡住宅建筑地震巨灾保险体系正式登陆。2016年12月,巨灾保险运营平台在上海保险交易所正式上线,为地震巨灾保险产品提供市场交易和平台运营支持,为社会集中统一的业务运营提供系统支持。
2017年5月2日,财政部发布了《城乡居民住宅楼地震灾害保险专项准备金管理办法》,这是继《实施方案》之后,巨灾保险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又一重大突破。这对积累灾前资本储备,实现巨灾风险的跨期分散,有效应对重大灾害具有重要意义。在过去的三年里,巨灾保险体系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稳步发展。截至目前,居民地震巨灾保险已为912万户家庭提供了3931亿元以上的风险保障,受益人群范围不断扩大。
除了消费者的自我保险之外,地方政府也参与这个系统。2017年6月28日,张家口城乡居民建筑地震巨灾保险项目正式签约,为张家口134万城乡居民提供482亿元地震风险保障。在居民地震巨灾保险覆盖率稳步提高的同时,保障效力也逐渐显现。四川早在2015年就开始探索巨灾保险的实践,乐山、绵阳、甘孜和宜宾是首批试点地区。2017年,居民地震巨灾保险系统正式合并。目前,它已在17个县开放,约占当地居民总数的7%至8%。四川也成为唯一一个对居民地震巨灾保险实行财政补贴的省份。今年6月17日,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长宁地震后,保险行业第一时间启动了应急预案,开辟了绿色通道,配合应急救援和救灾,并迅速调查损失。据统计,宜宾市共参保115684户,参保金额29.4亿元,长宁县参保13600户(城市2881户,农村10719户),参保金额3.6亿元。
为索赔服务创造一条“高速公路”
地震巨灾索赔具有突发性强、工作强度高、服务范围广的特点,迫切需要支持集成平台进一步优化索赔流程,提高服务效率,从而有效落实“多层次损失分担”机制。此次推出的巨灾保险理赔系统为投保人和社会提供了理赔服务的“高速公路”,可以大大降低理赔处理的时间和人工成本,为社会为客户完成理赔提供便利。
中国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理赔系统符合中国人口密度高、灾害分布广的民族特点,其设计理念和运行模式是中国巨灾保险的重大创新。今后,欧共体和上海保险交易所应继续通过科技创新更好地服务于巨灾保险体系的发展。下一步,监管部门将研究并致力于推动更广泛的灾害原因的巨灾保险的引入,进一步丰富巨灾保险制度的保障内容,继续研究和完善政策体系,引导保险业加强研究和不断创新,加快我国巨灾保险制度建设,帮助国家治理现代化。
上海保险交易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保监会的领导下,上海保险交易所将牢牢把握服务实体经济和人民生活的根本方向,坚持行业金融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平台的定位,进一步利用科技手段提供集中统一的承保、理赔等一站式支持服务。 住宅地震巨灾保险业务的清算和结算,促进保险交易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努力发挥服务市场和服务监管两大功能作用
标题:理赔服务“提速”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