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358字,读完约16分钟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高校上市公司不到30家,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总市值约3000亿元,总资产近4000亿元。由于高校改革涉及的问题广泛且复杂,上市公司改革主要集中在降低高校持股比例上。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校企改革正在加速。7月,浙江大学网信(600797)、中和科技(000925)、盛大华尔特(000915)、博运新材料(002297)的实际控制权相继变更。上述变化源于高校附属企业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目前,许多a股上市公司的校企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近期步伐明显加快。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调查,本轮校企改革的内容主要是“关闭、停止、合并、转让和留”,而上市公司的改革方式大多属于“转让”。结合教育部文件和高校细则,可以推断,2019年,所有试点高校和企业都将完成改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2019年以来,高校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减少平台或更换实际控制人。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a股高校上市公司不到30家,涉及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9所高校,总市值约3000亿元,总资产近4000亿元。

由于高校改革涉及的问题广泛且复杂,上市公司改革主要集中在降低高校持股比例上。如果未来的改革不从企业内部治理入手,股东利益、管理团队对谁负责等一系列问题将会层出不穷。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高校已经加大了清理股权的力度

最近,许多学校和企业已经逐步展开行动。在大学企业改革的实施中,浙江大学选择了取消协同行动而不是减持,放弃了实际控制人的地位。

7月8日,浙江大学新控股股东网信集团股东,包括网信资本、彭敢科技、图灵电脑、荣顺投资、郑源集团,确认各方一致行动关系解除。因此,由于股权过度分散,网信集团的实际控制人由浙江大学变为非实际控制人,浙江大学网信也变为非实际控制人。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在网信集团联合行动发布人的影响下,浙江大学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中和科技也将“无主”。

浙江大学的退休似乎对上市公司影响不大。“与学校的关系没有改变,公司的管理模式也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中和科技在新披露的机构研究活动中强调。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今年年初,只有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600661,临床单位)也变成了“无主”状态。公司前三名股东向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表声明称,目前没有一名股东能够对股东大会的决议产生重要影响,大股东与其一致行动者之间的持股比例差异不大,他们都保持独立的决策权,没有一致行动关系,因此不能决定半数以上董事会成员的选举。因此,董事会认为公司目前没有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7月15日,中南大学的子公司博云新材料通过引入“战争投资”完成了实际控制人的变更。博云新材料最大股东中南大学粉末冶金工程研究中心通过引进湖南项星投资控股集团增资,将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由中南大学改为湖南省国资委。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7月17日晚,山东大学的盛大华宣布,根据财政部、教育部对校办企业制度改革的政策要求,基于双方高度协调,以软件和信息技术、医疗卫生、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战略优势产业,公司实际控制人山东大学与山东国投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 山东大学计划将其全资子公司山东盛大实业集团及其下属企业的股权转让给山东国投。 股权转让可能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变更。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除了实际控制人层面的调整,许多高校上市公司的持股趋势也在发生变化。

7月12日,连续获得Zall部门标语牌的华中数控(300161,咨询股)在回复本所关注函时透露,武汉华中科技工业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华中科技大学在未来12个月内没有增持华中数控的计划,正在推进高校企业制度改革的相关工作,华中数控的具体改革方案尚未确定。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华中科技大学的另外两家上市公司华工科技(000988,诊断股)和天宇信息(300205,诊断股)被学校和企业减持。其中,华工科技于7月19日晚宣布控股股东武汉华中科技工业集团减持201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减持计划已实施过半。此前,公司在今年3月披露,武汉华中科技工业集团预计在6个月内减持股份不超过4000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份的3.98%。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天宇信息控股股东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减持计划也在进行中。截至7月9日,武汉华工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减持了430万股,减持比例为1%。从2019年4月10日至10月9日,公司计划通过集中竞价或大宗交易的方式减持新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88%。根据公告,上述减持方案完成后,两家公司的控制权不会发生变化。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然而,证券时报e公司的一名记者致电华工科技和天宇信息,这两家公司都表示,控股股东的减少是出于自身的资金需求,与大学体制改革无关。“公司在高校的企业制度改革方面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因为华中科技大学不是试点大学,所以具体的时间表还不确定,还要看具体的政策。”华工科技证券部的人告诉记者。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一些高校正在增持上市公司。7月23日晚,哈尔滨工业大学附属圣龚欣(600701)宣布控股股东工大高从7月1日至22日增持公司744.23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72%,累计完成营业额1895万元,已达到持股计划下限,持股计划已实施。增持的原因是未能在前期承诺的时间内完成增持,以及对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信心。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重组的道路已经很清晰

2018年5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高校附属企业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高校附属企业进行彻底清理和规范。全面清理和规范高校附属企业,明晰产权和责任关系,分类实施改革工作,促进高校集中办学,实现内涵发展。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此后,各大高校纷纷进行大规模重组。具体实施思路,基本按照教育部2015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直属高校企业国有资产管理的意见》执行。《意见》提出,直属高校和企业应建立退出机制。对长期亏损、无望扭亏的企业,依法关闭、停止、合并和转制;与学科建设无关、不促进教学和研究、长期不向大学分配利润的企业应尽快收回投资;对于产权链条过长而无法监管的企业,有必要压缩产权层次或退出投资。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根据各地的文件和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的采访,校企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关闭、清算、整顿或吊销无效的僵尸企业和空壳牌企业的营业执照。二是转移,主要是针对与大学教学和科研无关的企业,或者已经成熟的企业,把它们交给社会管理。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数上市公司都属于这一类。三是预留,主要用于大学科技园、孵化器、设计院、出版社、物流服务机构等。一级公司被保留,清理的重点是下面的二级公司。第四是监督。教育部、财政部和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搭建了对留用学校和企业进行集中监管的平台。原则上,不会建立新的企业。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此外,虽然各地的具体实施细则和时间表各不相同,但一般的程序和流程几乎是一样的,即一些高校被选定为试点,然后再全面推进。目前,大多数学校正处于试点改革的探索阶段。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以记者从上海某大学获得的改革数据为例。企业制度改革主要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1)全面清理(2018年9月至10月)。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填写基本情况表,并制定企业制度改革方案。委托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对关联企业的产权、资产状况、债权债务、人员情况进行全面清查和清理。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2)制定计划(2018年10月至12月)。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逐户研究审查企业制度改革方案。企业制度改革工作组秘书处汇总所有企业计划,制定学校所属企业改革总体工作计划,并提交学校党委常委会审议。决议通过后,提交教育部,等待教育部和财政部的批准。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3)实施改革(2019年1月至12月)。全面启动和推进各项工作。根据批准的计划,做好资产审计和评估工作,合理确定资产价格。

(4)总结经验(2020年1月至6月)。完成所有改革工作,总结经验,形成报告并提交给教育部。

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文件,高校企业制度改革应在2018年试点,2020年全面推进,原则上在2022年底前完成。结合教育部文件和高校细则,可以推断,2019年,所有试点高校和企业都将完成改革。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自2019年以来,高校上市公司纷纷宣布减少平台或更换实际控制人。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3000亿大学系地图

截至今年第一季度末,高校上市公司总资产接近4000亿元,目前总市值约为3000亿元。

校办企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国内高校掀起了校办企业上市的热潮。

上海大学一度走在前列。1993年1月5日,复旦华福(600624,股票咨询)(原名华福实业)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揭开了校办企业上市的序幕。同年6月,上海交通大学的“唯教育”(原名南洋工业)上市。次年3月,同济大学附属同济科技(600846)也上市了。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此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子公司圣龚欣、东北大学的东软集团(600718,诊断单元)和由教育部牵头、中国36所著名大学协办的中国高科技(600730,诊断单元)相继上市。目前,中国高新技术已经成为北京大学的一员。2011年,北京大学方正集团通过股权转让成为中国高科技控股股东。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的两所顶尖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落后了。此外,在众多高校上市公司中,清华实力最大,其次是北京大学。

同方股份有限公司(600100)于1997年6月27日上市,是清华第一家独立上市公司。随后,紫光(000938)和诚志(000990)依次上市。紫光国威(002049,股票咨询)、蒂奇古汉(000590,股票咨询)、蒂奇环境(000826,股票咨询)等。通过股权转让归清华所有。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2003年,清华大学整合了清华的产业,成立了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清华控股。目前,清华控股的产业涵盖科技产业、创新服务、科技金融、创意产业、网络教育等产业群。它拥有同方股份、诚志股份、紫光股份、紫光国威、紫光雪达(000526,诊断股份)、古韩、环境、科技(300523,诊断股份)等8家a股公司,总市值超过100。数据显示,2018年,清华控股在国内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37位。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目前北京大学本部有四家a股上市公司,分别是方正证券(601901,咨询股)、方正科技(600601,咨询股)、中国高科技和北京大学医药(000788,咨询股)。方正集团是北京大学于1986年投资创办的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方正集团在2018年中国500强企业中排名第160位。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华中科技大学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位居第三,仅次于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00年6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的子公司华南理工大学上市,成为中西部地区首家大学上市公司。2011年1月13日,华中科技大学的子公司华中数控上市,成为校企合作创业板的第一股。仅仅三个月后,学校旗下的天宇信息也登陆了创业板。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校办企业的诞生服务于“生产、教育、科研”的国家战略。高科技一直是高校上市公司的闪亮标签。从行业分布来看,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生物医药等科技行业,许多公司在R&D进行了大量投资..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例如,专注于集成电路芯片设计和开发的紫光国威,去年占收入的20%,占R&D员工的50%。数控系统龙头企业华中数控占去年收入的26%,R&D员工占近43%。

然而,近年来,具有科技光环的高校上市公司整体表现并不突出。目前,在23家实际控制人为大学或教育部的a股上市公司中,有17家公司近3年(2016年至2018年)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增长率。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其中,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子公司圣龚欣(原工大高辛)也因其2017年财务报告出具了无法表达的审计意见而被警告存在退市风险。虽然审计意见类型触及退市风险警示的情况已经消除,公司2018年财务报告的审计意见类型为保留意见,但2018年末经审计净资产为负值,因此公司股票继续受到退市风险警示。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即使像清华这样实力雄厚,曾经的旗舰上市公司同方的表现也令人担忧。从2016年到2018年,同方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4.47%、-4.36%和-4.45%。受部分外商投资项目收益不理想的影响,2018年,公司出现上市以来第一次年度业绩亏损,年净利润亏损达38.8亿元。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今年4月,同方宣布控股股东清华控股已与CNNC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将公司6.22亿股股份转让给后者,占公司总股本的21%。如果转让完成,CNNC资本将成为公司的控股股东,同方股份将从清华大学分离出来,成为SASAC的下属企业。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然而,清华与同方股份的关系仍然很深。今年5月,清华控股宣布将向同方股份提供资金支持,资金支持上限为7.5亿元。

任中的改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校纷纷创办校办企业,主要是为了弥补教学经费的不足,完成科技成果的转化。然而,记者采访了许多学校官员,发现目前,财政支持仍然是高校的主要资金来源,没有一个校办企业能够靠输血来养活学校。如果教师必须重视管理,就会消耗精力,影响学校的科研成果。从企业发展的角度来看,许多高校在发展中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或者说,其竞争力并不取决于企业本身,而是取决于高校背后的政府关系等资源,这就导致了习惯性的寻租。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有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过去,高校附属企业国有资产监管体系不健全,对企业领导用人行为的监管不够严格,存在随意占用资产、企业改制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一些企业领导未能按照法律法规履行国有资产报批和备案程序,薪酬待遇和兼职管理混乱。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根据改革要求,高校附属企业将转变为有限责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依法纳税的市场主体,承担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这样,高校可以安心教书育人,而企业的业务则由高校领导的资产公司独立经营。中国科学技术管理研究院的邵鲁宁表示,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真正的现代企业制度,而高校企业向国有资产管理部门的转移是未来相对明确的方向。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然而,改革进程并不容易。首先,找出高校的底子有很多困难。许多高校人士告诉记者,由于没有及时对账等原因,学校与企业、企业和其他单位之间的产权不清、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的划分不清、学校投资的账面金额与实收资本的账面金额不一致。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上海一所大学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阶段,该校多次与校办企业等单位核对往来账目,并纠正了错误账目。在中介机构的指导下,突出基金中不可收回和未支付的交易,并收集支持材料。此人开玩笑地对E公司记者说:“当时,为了收集相关证据收集文件,我好像是一名联邦调查局特工,与无数单位进行了交叉对接核实。”目前,清产核资结果已报送相关国有资产主管部门并收到批复。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当高校企业纳入国有资产统一监管时,国有企业改革也将面临问题。例如,涉及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时,必须进入国家认可的国有产权交易场所依法上市交易。如果有投标人,他们也应该被拍卖或招标;如果没有投标人,可以协议转让。然而,在实践中,许多改制企业由于考虑到时间成本等因素,并没有在国有产权交易场所进行公开交易,这可能导致国有资产的流失。此外,如何避免直接管理人员的腐败也是此次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最近,浙江等地区重点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已经落地。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许多大学生坦率地告诉记者,改革最麻烦的部分是涉及太多的反对者。如果重组计划涉及公司的对外投资,需要公司相应的电力部门做出决议;涉及债权债务转移的,必须征得原债权人的同意;将公司股权转让给非股东的第三方必须以其他股东放弃其优先购买权为前提。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工作人员安置计划也是这项改革的困难之一。武汉一所大学的负责人表示:“首先,要搞清楚改制企业职工的现状,如职工基本情况、社会保障情况、安置费用预算等事项。对于那些拥有学校设施的人来说,他们可以由学校解决,他们可以选择回到学校或者去企业。拥有公司机构的雇员一般都跟随企业,并根据《社会劳动法》进行协调和解决。”

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调查,由于高校企业改革涉及面广、问题复杂,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的改革重点是降低高校的持股比例。如果未来的改革不是从企业内部治理的角度来推进,那将是一个暂时的解决方案,而不是永久的解决方案,一系列的问题如股东利益、管理团队对谁负责等将会相继出现。任中大学企业改革任重道远。

标题:起底3000亿校企改革:高校持股显著降低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