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55字,读完约29分钟
?编者按?
在资本市场中,如果企业在初始阶段高度依赖单个大客户或前五大客户,将有助于其经营业绩的稳定增长。但是,随着企业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如果在初始阶段继续依赖,显然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这往往导致许多风险问题,如应收资金持续增长、毛利率低、负债率高、库存比例高、主要销售客户与主要采购客户的关系等。这种“客户辅助”的增长风险一旦集中,不仅可能导致商业危机,甚至引发金融欺诈。
在a股中,有许多公司的业绩来源仅仅依赖于少数黄金所有者,有些公司获得了稳定的收入,生活得很好;有些人因此被夹住并被挤压,一旦黄金大师转动弓,他将遭受巨大的痛苦;其他人由于过度依赖而失去了在商业过程中的发言权。黄金所有者利用自己的权利,只收货不还钱,账期被推迟,直到上市公司的资金链断裂;此外,也有一些“高水平球员”,他们只是与“金爸爸大师”勾结,在秘密角落交换他们的需求,玩各种利益转移。这些现象都是a股上市公司遭受“大客户依赖”的感受。在这种“症状”下,大客户可能成为公司业绩的“救世主”,也可能成为“暗雷”。
深武环保:大客户挖上市公司的“坑”,友谊不浅
有时,虽然大客户是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血管”,但它们也可能成为随时可以引爆的“黑雷”。神武环保的现状与大客户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无关系。
一度因“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而备受瞩目的神武环保和整个神武集团,如今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2014年,神武环保带着技术光环借壳进入a股。在经历了2015年和2016年的业务表现飙升后,其业务表现突然大幅转向。2017年,收入下降了10.1%,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下降了48.84%;2018年,据披露,3月份债务违约近5亿元,随后收入和业绩再次遭遇“滑铁卢”。收入规模从2017年的28亿元骤降至2018年的5124万元,净利润从2017年的3.61亿元变为亏损14.94亿元。
是什么导致这家上市不到五年的“明星公司”落入“十面埋伏”的陷阱?
通过梳理神武环保上市之路,我们可以发现它正一步步进入商业危机,这个过程可能与“神秘”的大客户有关。
2014年,神武环保在田丽环保借壳上市。自上市以来,前五大客户在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一直很高。从2014年到2018年,这种贡献分别占80%、92%、94%、96%和98%。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一个大客户,乌海宏远新能源长期以来一直在榜上有名,并为神武环保的“妖娆”表现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背后或多或少与神武环保和神武集团有关系的却是一些“熟面孔”的大客户,这使得神武环保自上市以来就饱受“关联交易”和“利益转移”的诟病。
以神武环保史上最大的“金老板”乌海宏源新能源为例。其前身是乌海神武煤化工。2016年6月,与神武环保签订了39亿元的合同,一度成为神武环保2016年的最大客户,贡献销售额12.87亿元,占当年总销售额的41%。更名为宏源新能源后,公司与神武环保有限公司签订了59.47亿元的大订单,成为神武环保借壳上市以来中标金额最大的单个项目,并继续“赢得”神武环保有限公司2017年销售客户冠军,贡献销售额15.49亿元,占当年销售总额的55%。
需要注意的是,这位贡献了神武环保一半以上销售额的大客户,不仅有其原名神武环保的由来,还包括持股比例为1.69%的股东中的神武环保。除了神武环保,持股比例高达83%。宏源新能源的另一大股东长鑫恒盛,也持有神武集团29.88%的股份,长鑫恒盛的股东也拥有神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通过这种复杂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宏远新能源80%以上的股份都与神武集团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内蒙古袁钢化工有限公司从2015年开始进入五大客户名单,一直“连任”到2018年,2018年成为神武环保唯一的剩余客户。据《红色周刊》记者的综合计算,2015年至2018年,袁钢化工向神武环保贡献了约8.12亿元的收入。2015年9月2日,神武环保为袁钢化工提供连带责任担保,担保本金金额达2.3亿元。担保协议签署后不久,神武环保与袁钢化工签订了一份价值5.5亿元的合同。神武环保为什么要为客户担保连带责任?是因为江原道化学没有能力“吃掉”这么大的订单吗?是不是因为神武环保和袁钢化工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们需要“互相欣赏”?值得注意的是,《红周刊》记者对该企业进行了调查,发现2018年袁钢化工与神武环保、神武科技同时成为执行人的次数多达四次。纵观这些裁定,大部分内容都是袁钢化学公司的欠款。这一信息表明,袁钢化学工业近年来的经营状况并不好。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袁钢化工在2018年多次成为拖欠其他账户款项的执行人,但其仍“不忘”向神武环保出资5003万元的合同,这确实是“感动”。
此外,连续三年被列为五大客户的新疆圣禾能源发展有限公司,2015年至2017年为神武环保贡献收入4.5亿元、10.36亿元和5.02亿元,分别占全年销售总额的37%、33%和18%。据工商资料显示,新疆圣沃与神武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北京何工共同持有一家名为新疆金龙神武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表面上看,他们之间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们之间仍有一些友谊。自2014年8月双方首次合作以来,新疆胜沃一直是神武集团的五大客户之一,直到2018年才从大客户名单中消失。最初,他们签订的合同价值暂定为5.19亿元,竣工日期为2015年9月30日。然而,从那以后,“竣工日期”被推迟了,合同金额越来越大。首先,在2014年底增加到6.8亿元,然后在2016年增加到9.01亿元,在2017年增加到10.11亿元。但是,由于合同金额的增加,竣工时间被推迟,原竣工日期为2015年9月30日。然而,直到2018年,神武环保在其年度报告中称,“新疆圣禾项目的建设部分已经完成”。
对于神武环保来说,长期以来,由于严重依赖相关大客户,公司的应收账款一直居高不下。根据财务数据,从2014年借壳上市到2018年,应收公司款项的比例分别为82%、53%、34%、73%和2697%。由此可见,除2016年比重较低外,其余年份基金收入占总收入的50%以上,这意味着神武环保多年来超过一半的经营收入只是“纸上谈兵”,并未成为“真金白银”。我们应该知道,对于一个公司来说,如果应收账款占相对较高的比例,一旦坏账发生,资金链将受到严重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企业的后期运营。
事实上,对于神武环保来说,这种负面影响已经发生了。2017年,神武环保基金的坏账损失仍为1.79亿元,但2018年突然增加到6.74亿元。值得注意的是,6.74亿元的坏账大部分来自与神武集团直接相关的乌海宏源新能源和包头博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18年,坏账准备分别达到3.08亿元和1.66亿元,计提比例分别高达30%和60%。这一规定的理由是“逾期未结清,收回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然而,在2017年,神武环保没有披露任何坏账准备。
乌海宏源新能源和包头博发是神武环保的下属公司,合作时间较长。其中,乌海宏远新能源于2016年与神武环保签订了一份大合同,而包头美银则是其2016年的第五大客户和2017年的第三大客户。此外,两家公司都是神武集团的股份公司。从逻辑上讲,同属于一个集团的神武环保可以随时跟踪自己的经营状况,并可以对自己的经营状况和资金链状况做出早期判断。此外,乌海宏源新能源也是申武环保历史上最大的客户。为了自身利益,神武环保也应该“时时刻刻关注它”。然而,在此之前,神武环保没有透露任何消息。直到2018年,它才突然筹集到3.08亿元。这真是令人费解。如果你想到a股上市公司常用的“业绩浴”,你不禁会猜测神武环保是否也存在
由于大部分应收坏账来自神武环保下属公司,这让投资者有了更多的疑问:他们真的签了这么大的订单吗?神武环保之前快速发展的收入是“虚拟收入”吗?
除了上述疑虑,还有一点值得投资者关注。神武环保,甚至神武集团,一直被他们的“先进”燃烧节能技术所青睐,神武集团的实际控制人吴道宏也是一名研究员。他在海上的最初尝试也是将他研究的燃烧和雾化技术应用到民用领域。在领导神武集团的过程中,据说他非常注重研发能力。在2005年和2007年,他做了很大的努力。此外,借壳上市后,神武环保在2016年隆重推出了当时被称为“颠覆性”的煤化工技术——“新乙炔煤化工技术”。据说使用这种技术可以使能源利用效率更高,用水量更低,污染排放更少。
然而,对于这样一家以科研和技术为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当《红周刊》记者查看其上市以来的R&D投资时发现,自2014年以来,神武环保R&D投资仅占其收入的3%左右,并没有任何改善。即使在2016年,当它推出“颠覆性”技术时,这个比例也只有3.01%,金额为9394万元,是前几年的最高值。一位业内人士表示,环保行业的上市公司只有在R&D投资占其营业收入5%的情况下才有竞争力。对于依靠科技“走江湖”的神武环保来说,R&D 3%的投资是不是有点低?
总的来说,从神武环保短短几年的辉煌走向衰落的历史来看,有时候,大客户虽然是上市公司赖以生存的“血管”,但也有可能成为随时引爆的“黑矿”,而神武环保今天的处境与大客户长期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不无关系。
高萍电气:关联方的贡献明显过高,有“虚拟收入”的嫌疑
由于密切的关联交易和对主要客户销售的过度依赖,高萍电气的大部分收入只是“纸上谈兵”。
除了神武环保,高萍电气还具有大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占比高、公司与大客户关系深厚的特点。
根据财务报告,高萍电气的主要业务是高压开关业务、配电网开关业务以及国内外电力工程总承包业务。2017年和2018年,前五名客户分别占收入的89%和94%,其中前两名客户所占比例最大,2017年和2018年分别达到89%和84%。然而,对于如此重要的角色,高萍电气并未在其财务报告中披露相关公司名称,仅将其替换为客户一和客户二。
与神武环保相比,高萍电气的关联交易在财务报告中“显示清晰”,交易金额非常高。根据财务报告,2018年,高萍电气向关联方销售的产品达到88亿元,而当年的总收入为108亿元,占81%。根据高萍电气近年来的关联交易统计,《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对关联交易的销售在总收入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2016年、2017年和2018年分别约为62%、75%和81%。两年多来,关联客户的贡献增加了近20个百分点。看着关联交易,《红周刊》记者发现,其关联交易基本上都是高萍集团和集团的各个子公司。从相关客户的贡献率来看,不难猜测高萍电气神秘的大客户可能是高萍集团或其子公司。
看看高萍集团的数据,我们可以发现它的背景是相当坚实的。“它成立于1970年,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的直属工业单位。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中国高压、超高压、超高压开关主要设备的研发基地,是中国高压开关行业第一家通过中国科学院和科技部双高认证的高科技企业。”从这一点来看,高萍电气的“大树”可以被描述为强大,因此停止担心业绩增长是合理的。然而,看它近年来的表现似乎并不理想。
根据财务报告数据,2016年至2018年,高萍电气收入分别达到88.7亿元、89.6亿元和108.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4%、1%和20.7%,2017年收入增速基本持平。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增长波动的背景下,其同期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12.2亿元、6.3亿元和2.86亿元,呈逐年大幅下降趋势,降幅分别达到48%和54%。目前“增收节支”的经营状况,使人们对高萍电气的实际经营状况感到担忧。那么,其糟糕的表现是否与其主要客户贡献的高比例有关?
根据财务报告数据,高萍电气的主要收入来源是高压行业和中低压行业,这两个行业合计约占总收入的75%。高压行业的收入贡献在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下降了8%。和11%,比重从原来的56%下降到41%,而中低压行业的收入分别增长了8.8%和162%,占原来的18%
根据财务报告披露的销售额和销售收入,2016年至2018年高压段平均售价分别为79.2万元、80万元和72.5万元,平均成本价分别为52万元、60万元和63万元。2016-2018年中低压板平均售价分别为8.8万元、5.8万元和12.5万元,平均成本价分别为7.2万元、5.2万元和10.51万元。
仅从产品价格的变化来看,高萍电器产品的销售价格和成本价都很不稳定。考虑到公司大部分产品都是销售给关联企业的,其产品的销售价格是否受到关联大客户的影响值得怀疑。例如,在高附加值的高压行业,其成本从2016年到2018年一直在持续上升,但其售价在前两年几乎没有变化,但在2018年突然下降。这个销售价格趋势符合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吗?如果认为这与产品类别结构的变化有关,具体是如何变化的,是否与中标顺序一致?此外,高压板成本价逐年上升,而中低压板成本价波动较大。这与产品结构的变化一致吗?是否与材料成本的变化相一致(记者了解到主要原材料是铜和铝等。)?所有这些都需要高萍电气进一步解释。
《红周刊》记者从业内证券研究员处了解到,高萍电气与高萍集团有密切关联交易的原因是高萍电气的终端大客户国家电网需要分期还款,但这给上市公司带来了很大的财务压力,所以高萍集团和高萍电气先结算,然后高萍集团和国家电网再分期结算,相当于将高萍电气的财务压力转移到高萍集团。然而,作为一家在公共平台上市的公司,高萍电气在高萍集团有一个明确的账户。高萍集团能“白白承受财务压力”、“无偿帮助高萍电气”吗?
无论如何,高萍电器产品的价格、成本价和销售趋势都是有启发性的。价格变化是基于市场规律还是基于联合国大会客户的意图?这需要公司解释。然而,上市公司与主要客户之间的关系如此密切,他们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这可能成为相互调整业绩的“双向工具”。我们应该知道,在a股市场上,很多风险的爆发与过高的关联交易密切相关,高萍电气在这方面是否也有隐忧?
然而,即使高萍集团为了缓解上市公司的压力而与高萍电气进行了结算,大多数所谓的“结算”都是应收账款。统计显示,从2017年到2018年,应收基金分别占高萍电气营业收入的96%和106%。在2018年应收账款中,关联方高萍集团达到56亿元,约占48%。这种情况也使人们想到这些应收账款的真实性,这并不排除故意制造“虚拟收入”以使高萍电气的收入看起来不错的可能性。
针对这一问题,《红周刊》记者还计算了高萍电气2018年的收入、现金收入和债权之间的勾稽关系,发现数据勾稽关系确实存在一些异常。
2018年,高萍电气收入为108.16亿元,按17%的增值税税率(不含税率变动)估算计算,含税收入约为126.55亿元。同时,高萍电气2018年“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收入”为79.28亿元。扣除新减少的预付款后,现金收入达到82.77亿元,含税收入与现金收入进行核对。没有现金流入的43.78亿元的含税收入,理论上会形成新的债权,这反映在当年应收款项的增加上。然而,高萍电气2018年应收基金增加29.21亿元,远低于理论债权,这意味着仍有14.57亿元的含税收入没有相关数据支持。那么,这部分收入是如何获得的呢?
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高萍电气2018年只披露了8.02亿元的应收账款账龄,而其全部应收账款总计为117亿元,这意味着还有100亿元的应收账款尚未披露。这种做法的用意值得深思。根据披露的8亿元应收账款的会计账龄,5年以上的应收账款达到1.8亿元,约占22%。剩余的100多亿元未披露账龄的应收账款还有几年多?坏账准备是如何安排的?各种问题也需要上市公司合理解释。
爱玲达:毛利率的急剧下降是由大客户造成的
爱乐达在运营中过于依赖大客户,这使得公司在盈利能力和资金使用方面受到大客户明显的负面影响。
《红周刊》记者发现,在a股上市公司中,很多对大客户依赖度高、应收账款高的公司全年都没有披露客户名单、供应商名单和应收账款欠款名单。虽然这些公司涉及的一些行业是敏感领域,大客户的身份需要保密,但应该注意的是,虽然大客户涉及的领域是敏感的,有理由不披露,正是这个原因往往导致相关公司的存在。显然,“大客户依赖”在议价能力和支付能力方面都很弱。在合作过程中,会计期间一般由大客户决定,这使得相关上市公司在控制自己的资金链方面明显被动。一旦它出现,
以主要从事航空空航空零部件的爱乐达公司为例,该公司的盈利能力一直受到人们的限制,因为其主要客户涉及敏感领域。根据财务报告数据,公司2016年至2018年的毛利率分别为79%、72%和63%,两年多来下降了16个百分点。然而,随着毛利率的不断下降,公司近年来的业绩也经历了持续下滑。2017年,尽管收入较2016年增长了14.34%,但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从上一年的35%下降至8%。2018年,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收入和净利润仅呈负增长,分别为负增长5.8%和7%。
应该注意的是,爱玲达刚刚在2017年8月上市。仅仅一年后,其经营业绩发生了变化,这可能与其主要客户需求的变化有关。根据爱乐达上市前的招股说明书,其之前的高毛利率与发达零部件在收入中所占的高比例有关,2015年达到72%。由于加工难度大等因素,发达零件的一般销售价格也很高,因此这为公司赢得了空的高额利润,但其毛利率却是由大客户决定的。爱乐达曾在年度报告中表示,“随着批量的不断增加,军方将按照惯例降低采购价格,因此下游零部件制造的单价也将下降。”
此外,查看爱乐达2018年的财务报告,我们可以发现该公司在年度报告中也表示:“2018年底未发行商品余额比上年末增加了约40%。由于某军用飞机项目已交付至年底,因此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因此,报告期内的收入与去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问题是,是什么导致交付的军用飞机项目不符合收入确认条件?货物不符合标准,还是主要客户有其他计划?虽然具体原因不明,但从中可以看出,爱玲达显然受到大客户的限制。
此外,大客户对爱乐达的影响在于对公司资金链的控制。对大客户的过度依赖和大客户的强势地位导致爱乐达全年无法及时还钱,导致应收款项大幅增加。根据财务报告,从2016年到2018年,爱乐达基金分别占其收入的91%、65%和113%。根据应收账款的账龄分析,2016年上市前,一年内应收账款占比仍为99.75%,但2018年为89%。同时,一至两年内应收账款占比也从2017年的6.9%上升至2018年的10%。这种情况表明,爱乐达的账户年龄越来越长,大客户占用资金的时间越长,上市公司的资金链压力越大。
同时,爱乐达的存货也在逐年增加,从2016年到2018年,分别为3646万元、5278万元和7442万元,分别占总资产的32%、44%和41%。库存大部分是已经交付给大客户但尚未签订合同的产品,2017年和2018年分别为4222万元和6025万元,这意味着爱乐达不仅要承担已确认订单的货款不还的财务压力,而且在未确认订单的货款不还的情况下,爱乐达不得不提前支付大量预付款来生产产品。在双重基金的压力下,爱乐达的现金流越来越紧。
数据显示,2018年,爱乐达的净营运现金流为-150万元,同比大幅下降101%。
截至2018年,爱乐达虽然只确认了应收款项1.45亿元的坏账损失69万元,且存货未计提折旧,但表明其非常信任主要客户。然而,作为一家新的三板公司,同时也是一家飞机零部件制造商,奇达飞机与其主要客户有着同样深厚的背景和强大的地位。2017年之前,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只有几十万元,但在2018年,它突然产生了578万元的坏账损失,这非常令人惊讶。这种情况是否意味着灵族无法避免这种风险?
科信科技:大客户集中度仍然很高,经营业绩持续下滑
从前两大客户的业务贡献比例大幅上升来看,新增加的客户对公司的影响逐渐减弱,业务绩效仍然取决于这一两个“金爸爸”。
同样,由于大客户的钳制,上市后业绩变化很快的公司也有了科信科技。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科信科技的客户集中度高达99%,应收账款占比53.66%。
数据显示,科信科技的主要业务是odn产品(光分配网络)、无线接入产品等。,其对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的销售几乎是其全部收入来源。自2016年11月上市以来,科信科技的收入和业绩在同一年发生了变化。有必要知道,在2015年其上市前夕,收入增长率高达56%,这可以从2016年到2018年上市。收入保持每年约5%至19%的下降;同时,报告期内,母亲应占净利润同比下降1.61%,至报告期末的71.6%。自上市以来的三年里,总净利润下降了近70%。在2019年半年度报告的最新业绩预测中,科信科技表示,2019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可能会损失2500万元至3000万元。
需要注意的是,科信科技是在2016年11月上市的。它不仅在上市的第一年业绩下滑,而且仅仅三年后就失去了净利润。仔细调查原因,或者与其主要客户的调整方向有很大关系。
《红周刊》记者在上市前查阅了科信科技发布的招股说明书,发现招股说明书中有很多提及4g技术的广泛应用对公司业务的推动。然而,这句话在公开后突然改变了。科信科技在2016年的财务报告中提到:“整个通信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稳步小幅下降,三大通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有所下降。”2018年,这种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公司在财务报告中表示:“公司所处的行业正处于4g到5g的过渡期,国内三大通信运营商和Tower公司在2018年降低了ftth/4g的资本支出。5g尚未大规模商业化,行业投资减少,公司整体经营收入也有所下降。”从以上陈述可以看出,在大客户的战略方向发生变化后,科信科技的经营业绩受到了很大影响,这可以从前面提到的经营业绩下滑中得到证明。
还有一个小细节需要注意,那就是科信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是在2016年3月提交的。理所当然,公司应该大致了解当年的行业趋势和主要通信运营商的资本支出预算。然而,奇怪的是,这些风险在招股说明书中没有被提及太多,或者正是这种忽视导致了该公司在2016年上市后立即发生业绩变化。
仔细观察科信科技上市后五大客户的具体销售情况,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客户越来越集中。2016年,前两大客户约占总销售额的65%,但到2017年,这一比例已升至79%(其中最大客户占59%)。2018年,尽管贡献率下降至76%左右,但最大客户的业务贡献率上升至64%。在2016年年报中,公司透露爱立信已经成为公司的重要客户之一。然而,从前两大客户的业务贡献大幅上升的情况来看,新客户对公司的影响逐渐减弱,公司的经营业绩仍然依赖于这一两个“金爸爸”。遗憾的是,该公司前两个“黄金所有者”的订单正在减少。2017年第一大客户订单为3.93亿元,2018年下降到3.46亿元;第二大客户的订单在2017年为1.4亿元,2018年仅为6622万元。数据显示,从科信科技获得订单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竞价,前两名客户的订单越来越少,这可能意味着科信科技的竞争力正在逐渐下降。
《红色周刊》记者搜索了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的采购和招标信息。科信科技中标的最新消息是2018年9月发布的“中国移动基站交流配电箱集中采购项目”。五家公司中标,科信科技是其中之一,但这五家公司的投标总额仅为6554万元。除此信息外,关于科信科技中标的消息是在2018年之前,在2018年和2019年,除了“中国移动基站交流配电箱集中采购项目”外,没有其他关于中标的重大信息。
由于科信科技过于依赖大客户,这也对其整个资金链的周转产生了不利影响。应收账款全年都很高,约占收入的45%,上市后约占总资产的30%。从账龄结构来看,2013年至2015年,一年内应收账款占比仍在85%左右,2018年降至78%,这意味着一年内应收账款有所增加。这种情况意味着大客户对上市公司的资本占用越来越明显,上市公司的资本压力也越来越明显。2018年,科信科技经营活动的净现金流量从2017年末的1.693687亿元下降至1,838万元,下降率为89%。2019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为-5508.66万元。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全年居高不下的应收账款每年也产生许多坏账,直接影响公司的利润。财务报告显示,2016年至2018年,科信科技的坏账损失分别为1095万元、496万元和705万元,同期利润总额分别为7170万元、6572万元和2280万元,坏账损失分别占15%、7.5%和31%。这意味着大客户的债务给科信科技造成了实实在在的损失。
除了上述问题,《红色周刊》的记者还发现,科信科技的产品似乎处于“绿与黄”的局面。旧产品价格持续下跌,2016年至2018年存货价格损失分别为412万元、645万元和593万元,分别占同期利润总额的5.7%、9.8%和26%。新产品是“雾中看花”。我不知道R&D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能否跟上时代的潮流。以外界青睐的5g为例,在2019年5月的公司年度业绩发布会上,公司董事长表示:“公司在5g领域仍处于研究和布局阶段。”事实上,从科信科技近年来的研发投入来看,似乎无法证实该公司在5g上“花了很大力气”。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8年,公司在R&D的投资分别为2766万元、3272万元和3253万元。2018年,急需转型的R&D投资甚至略有下降。
还需要注意的是,科信科技上市筹集的大量资金并没有过度投资于研发,而是用于购买理财产品、购买和建厂以及建立工业园区。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用1.11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自上市以来,公司一直大力建设工业园区,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2016年的0.99%大幅上升至2018年的27%。上市前,该公司的工厂和机械设备大多是租赁的。可以合理地说,即使工业园区建成了,也应该在机械设备更新方面进行更多的投资。但根据2018年固定资产变动情况,办公设备增加796万元,而机械设备仅增加297万元。令人困惑的是,在科信科技最近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业绩预亏公告中,称业绩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科信科技大厦的使用导致折旧等管理费用的增加”,但科信科技大厦是近几年才建成的,甚至在首次使用时折旧就影响了公司的业绩,这似乎有些牵强。
圣·科林:这封信是不透明的,对于神秘的大客户有很多疑问
西藏中福源的质疑让人们对科林环保未能披露主要客户名单更加好奇,也质疑其“掩盖”行为。这个“不透明”的名单下隐藏了多少故事?
除了一些公司由于客户性质不方便披露大客户名单外,一些大客户集中度高、应收账款比例高似乎有些牵强,甚至导致业绩大幅下滑,戴着明星帽子的上市公司仍然不愿意披露大客户名单。毕竟,重要客户的不透明内容使投资者无法知道上市公司在做什么,未来会发生什么,这些客户是否真实的问题会让人感到不安。
例如,连续两年亏损的圣·科林“拒绝”透露他的主要客户名单,尽管他戴着一颗星星和一顶帽子。更重要的是,截至2018年,他的客户集中度高达99%,应收账款占收入的78.2%,而且大部分都很难收回。根据这一数据,在圣科林的财务报告中,其主要客户仍被称为“客户一”和“客户二”等。,应收账款的前五名债务人也用“1号”和“2号”表示,这很神秘。
St Colin,原名Col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2016年底转型为光伏产业,2017年光伏收入达到6.4亿元,占72%。然而,这种转变并不顺利,甚至导致科林戴上了环保帽子。根据数据,科林环保的收入在2017年飙升了171%,然后在2018年下降了90%。光伏收入从2017年的6亿元大幅下降至2018年的4000多万元,直接导致2018年亏损5.16亿元。
经过2016年底的转型,科林环保的主要客户集中度突然提高,2017年和2018年主要客户的销售贡献率分别达到77%和99%。2017年,应收账款在销售额中的比重也大幅上升至72%,增幅达10个百分点。2018年,应收账款占销售额的78.1%,坏账损失从2017年的694万元飙升至2018年的3.46亿元。应当知道,2018年应收账款总额为6.45亿元,3.46亿元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实际占应收账款的一半以上。
问题是,科林环境公司进入光伏行业后,谁是主要客户?在这方面,虽然科林环保在其财务报告中没有披露,显得“神秘”,但《红色周刊》记者在其2018年年报中发现应收欠款中有一家企业名为西藏中富源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藏中富源”)。截至2018年,该企业共欠科林环保基金2.087亿元,科林环保累计欠款45.7%,坏账约9541万元。科林环保在2017年进入光伏行业后,总收入为6.45亿元,而西藏中福源欠款近2.1亿元,约占30%。
《红色周刊》记者查询了相关信息,发现西藏中福源有一些可疑的地方。据企业调查,西藏中福源成立于2014年,注册资金1000万元。那一年的雇员人数是20人。然而,自2015年以来,员工人数直线下降,2015年为4人,2016年至2018年分别为2人、2人和7人。也就是说,2017年与科林环保合作时,这家公司只有两名员工。这种情况让人怀疑,与科林环保公司有2 . 1亿元销售关系的大客户是否只是一家空空壳公司?如果是这样,科林环保的销售是真的吗?
在主要客户中,西藏中福源的问题只是冰山一角。其中的问题让人们对科林环保公司未公开的主要客户名单更加“好奇”,并对其“掩盖”行为提出质疑。在这份“不透明”的清单下隐藏了多少故事或未爆炸的地雷?
标题:大客户“暗雷”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