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10字,读完约6分钟
刘勇
自2014年以来,在英国监管当局自上而下的推动下,“开放银行”的系统概念逐渐走上金融创新的前沿。经过多年的探索,近两年来受到各国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广泛关注。
开设银行是银行业4.0阶段的起点,也是银行服务完整性的起点。
从银行服务提供的角度来看,银行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银行1.0、网络服务阶段;银行2.0,自助银行阶段;银行3.0,网上银行服务阶段;银行4.0,银行即服务阶段。银行服务从贷款开始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然而,与其他行业一样,技术是银行业最大的制约因素和最大的驱动力。
对人类自由的追求贯穿人类进化的历史,技术进步是人类自由之旅中最强有力的工具。随时随地享受银行服务是自由的一部分。无论是银行业自身的进步还是外部技术进步的影响,银行自身都在技术进步的浪潮中不断前进。数字革命、工业革命和电力革命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使时间只是一个数字。全球股票市场、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实时跨境汇款和永无止境的业务活动都需要银行服务的不间断支持。
在科技的武装下,大型科技公司、金融科技公司和新兴银行正在不断撼动传统银行的地位。人们不再相信银行本身,而是银行服务。面对无形的“银行服务”,西装革履的客户经理、市中心的商业网点和古色古香的银行大楼不再是客户考虑的因素,也不会再吸引客户的注意力。所谓的品牌忠诚度更有可能是无稽之谈。谁能更快地渗透到消费者的每一个场景,谁就是消费者的第一选择。至于小额利差,面对无处不在的银行服务,它将不再是消费者的重要考虑因素。
金融创新永远是金融产品的创新。无论是期货、期权、利率互换还是外汇互换,它总是比新时代的银行建筑创新重要得多。数字革命的深化正在对经济的各个层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银行服务本身也难以不被改变。
无边界的银行服务只是第一步,下一步是银行服务的完整性。开放银行是全面服务的催化剂,这使得人们第一次通过一个应用程序就可以像通过手背一样了解所有的银行账户信息。最后,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授权让第三方自由使用自己的金融数据,从而创造出获得更好的金融服务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基于历史形成的所谓“百年银行”品牌在新兴银行面前不再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新兴银行进入银行业与传统大银行有着平等的竞争机会。曾经辉煌的银行大楼最终可能会在处理器中变成一系列数字,而“银行服务”则变成了像互联网一样的存在,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需要它,但谁是“下蛋鸡”就不再那么重要了。
随着现代银行业的发展,新技术在商业银行的各个层面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并对银行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环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从技术层面和业务层面来看,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关注战略层面和细节层面的开放式合作。
从长远来看,“开放银行”不仅是一种特定的技术或业务解决方案,也是金融技术时代银行业战略转型的重要方向。“开放银行”的建设离不开尖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就金融技术的基础主要技术而言,应关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技术(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分布式技术(云计算、区块链)、安全技术(密码学、量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以及一些仍在发展的前沿技术,如边缘计算、数字结对、脑机融合等。当然,不同技术的成熟度和适用程度实际上是不同的,这也影响到我行技术创新的技术路径选择。
应该提醒的是,开放银行的引入是基于数据保护。在数据保护立法滞后的情况下,开放消费者数据将带来潜在的安全问题。在金融技术的背景下,数据可能被用于其他目的,成为令人垂涎的“金矿”。在认识到“金融创新”之后,对于监管者来说,它是否会像互联网金融和数字代币一样成为系统性风险的新来源,可能要比跟上“趋势”重要得多。《开放银行:服务无界银行和未来银行》一书由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所长、全国培训学院院长、投洽会秘书长刘墉和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经济学博士、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李达共同撰写,紧紧跟随开放银行的发展趋势,深入剖析当今开放银行的主流模式。详细分析和阐述了金融技术基础技术对开放式银行的影响,并适当融入了国内外开放式银行的最新典型案例。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逐一分析开放银行对金融业态的影响和未来发展前景,为银行和金融科技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参考。
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原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周认为,《开放银行:服务无界银行和未来银行》对金融技术对开放银行的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结合最新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 分析了开放银行对金融业态的影响,这既是研究也是推广,对我国开放银行的发展和推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杨涛认为,开放银行是银行数字化转型的新阶段,这意味着新技术、新模式将重塑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业务和机制。根本原因是利用各种领先的信息技术来提高和增强银行的效率、效益和效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开放银行:无边界服务与未来银行》具有一定的专业学术价值,也会给读者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
中国银行业协会行业发展研究委员会副主任董希淼认为,基于数据共享的“开放式银行”起源于英国,兴盛于西方,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开放式银行”是一种技术、一个平台和一种理念。中国银行业的资产规模是世界上最大的。如何借鉴“开放银行”的思想,改善服务,加快转型,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此,《开放银行:为无限和未来的银行服务》一书值得仔细研究。(张乐制图)
标题:开放银行: 服务无界与未来银行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