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80字,读完约4分钟
我们的记者傅秋实
2019年及未来保险发展和监管的重点是什么?北京大学经济学院最近发布的《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认为:一是弥补监管的不足;第二,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第三,扩大保险业的对外开放。
加强薄弱领域
应该注意现实的限制
在弥补监管不足方面,监管部门提出“标本兼治,标本兼治”,既要坚持不懈地治理市场混乱,遏制违法违规经营活动,又要注重长效监管机制建设,创新和完善监管方法和手段,实现五个“结合”,即审慎监管与行为监管相结合、风险监管与合规监管相结合、定量检测与定性判断相结合、前瞻性预测与持续防控相结合、国际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
“有必要尽最大努力弥补监督的不足,但在执行过程中应同时考虑几个实际的制约因素。”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的凯文·Z教授说,首先,监管成本的约束。监管可以带来收益,有效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尤其是系统性风险;但同时,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监督也有成本,包括监督人的成本和被监督人的成本。
第二,路径依赖的约束。目前,保险业并不是从零开始的,以往的行业发展和监管方式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路径依赖。监督要正视路径依赖,注意控制节奏,找到实现监督目的的最佳措施。
第三,监督能力的制约。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经济、社会和科技环境中,不可能通过政府监管完全消除风险。政府监管总是滞后的。难以监管的风险应通过信息披露、市场约束、社会监督等机制综合治理。
辅助实体
包括各种可行的路径
年初,中国银监会召开2019年银监会工作会议,强调做好实体经济服务是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根本措施。保险业必须从全局出发,按照“六个稳定”的要求,坚决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改革,稳步推进结构去杠杆化,妥善处理风险防范、稳定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关系。
如何提高保险业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至少提出了以下四条可行路径。
第一,通过供给方三大产业的“风险担保”,促进农、林、牧、渔业、工业建设和服务业的生产,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
第二,通过对需求方居民和企业的“风险保护”来促进消费,从而促进实体经济的增长。例如,通过居民养老健康保险和居民地震保险,缓解居民的担忧,增加消费支出;通过企业保险解除企业后顾之忧,增加投资支出;通过出口信用保险和海外投资保险增加货物和服务的净出口。
第三,通过责任保险“参与社会管理”,促进优质实体经济增长。例如,通过相关责任保险的损失防控机制和保险价格的风险调节机制,可以改变企业的风险行为,降低社会风险的整体水平,实现实体经济的高质量增长。
第四,“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为实体经济服务。我国金融体系发展不平衡,存在“短期资金多、长期资金少”、“个人投资者多、机构投资者少”、“间接融资比例高、直接融资比例低”等结构性问题,影响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利于金融风险的分散和化解。保险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机构投资者和长期资金提供者,对提高投资质量具有积极意义,是金融市场稳定的资金来源;此外,保险机构可以通过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等创新产品,帮助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更好地管理风险,提高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从而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扩展和开放
我们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
根据“宜早不宜迟,宜早不宜迟”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最近进行了相应修改,为保险业对外开放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法律保障。
关于保险业对外开放的意义,凯文·Z说,应该遵循“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在宏观层面,是否有利于保险业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在中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提高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微观层面,是否有利于提高保险消费者的福利。如果保险业的开放政策符合上述“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就应该予以支持,而不是过分关注“放宽市场准入”的部分或暂时得失。
总体而言,新一轮的对外开放政策为外资寿险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2019年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预测,外资寿险公司的灵活性和自由度未来将大幅提升,由中外股东经营理念和专业背景差异导致的公司治理僵局将得到缓解。外资寿险公司长期发展缓慢,市场份额小,也有望得到改善。
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外资寿险公司的良好经营理念、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先进的精算技术和成熟的管理经验将会带来良好的示范效应,有利于增强寿险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标题:保险业未来一段时期发展与监管重点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