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79字,读完约5分钟
由于许多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担保、经营稳定性差、抗风险能力弱,商业银行不同程度地不愿和害怕向民营企业贷款。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笔者认为,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技术构建基于风险管控的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从而实现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和控制信用风险的双赢目标。
从商业银行的角度来看,信用风险管理存在管理理念滞后、银企信息不对称、管理手段落后、管理人才缺乏等问题。
商业银行在信用评估中更注重担保而不是业务分析,更注重抵押、担保等第二还款来源,这使得对企业第一还款能力的深入调查和分析变得困难。贷款集中审批侧重于形式要求的审查,缺乏对实质性风险的分析和判断。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全面系统的业务数据,财务信息更新不及时,银行很难及时掌握真实的业务信息。民营企业信用记录不完整,商业银行缺乏掌握企业历史信用状况的有效手段,难以识别优质客户。
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经验来判断企业的还款意愿和偿付能力,但缺乏大数据、定量分析和前瞻性风险识别的应用。民营企业贷款单笔金额小、数量大,银行账户管理人员采用上门管理方式,管理半径小、成本高、效率低。贷后管理侧重于报告功能,难以进行高质量、高频率的风险监控和预警,难以监控贷款资金的实际流向、企业的动态经营状况和还款能力的变化情况。
缺乏精通银行风险管理和风险度量模型的人才。他们专注于数据建模和定量分析中出现的数据分析,缺乏预测和判断未来趋势的技能。
有鉴于此,银行可以充分利用金融技术改善信用风险管理,提升银企信息透明度,提高信贷效率,丰富风险控制技术,加强智力支持,更好地帮助民营企业成长壮大。
商业银行可以利用金融技术实现风险的多维识别、判断和控制,扩大可接受担保品的范围,将担保品扩展到应收账款、专利、存单等。对于公司治理完善、负债水平合理、业绩良好的优质民营企业,应在加强风险识别和判断、提高信用评级符合准入标准的客户风险管控能力的基础上,弱化对抵押品的过度依赖,依托内部评级信用机制,加强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
利用金融技术打破企业与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重要环节。构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当地政府将率先在金融机构、财税、市场监管、海关、司法等部门之间建立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并批量查询民营企业的注册、信贷、税务和运营情况。民事判决、诉讼执行等信息将实现跨部门信息共享和资本供求的高效在线对接,优化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的信息对接机制,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使信息“更多”商业银行可以利用大数据识别目标客户,提高客户获取能力,加强与各种电子商务平台、百度等拥有大量用户数据的外部机构的合作;通过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以及微信等社交网络收集和积累用户非结构化数据;依靠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和用户的海量交易数据,我们利用大数据技术深入分析客户的消费习惯、投融资偏好和风险承受能力,从而实现对客户的准确刻画和准确营销。
在提高信贷效率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加强贷前调查和分析。设立信用评分卡或建立评分模型,调查核实企业资质、财务和经营基本情况,科学分析客户网上交易数据、交易行为和多层次担保链,准确评估企业信用等级。在偿付能力分析方面,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简化手工审核和分析流程,准确评估项目效益和偿债能力。在还款意愿分析方面,我们用大数定律和概率代替人工判断来验证信息的真实性、社会行为分析、行为收集分析等。建立信用评级模型,结合贷款前的调查结果,通过物流、现金流、信息流等数据对企业的信用进行评分,利用大数据实现用户信用与风险定价的准确匹配,从而降低应用成本。
让金融技术渗透到贷后管理的全过程,全面提高信贷风险管理的效率。用数字化、智能化的风险控制手段取代传统的人工经验判断,改变传统的依靠财务报表和抵押物识别客户信用风险的逐户管理模式,高效管理更多客户。拓展新技术应用领域,主动动态监控信用风险。利用交易链平台上的物联网技术,通过“人工监管+技术监管”的方式,实现大宗商品向数字仓单的转化,提高抵押物的监管水平,防范虚假仓单融资、重复抵押等风险。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从供应链到产业链的升级,缓解产业链中最薄弱环节的资金需求,为供应链融资保驾护航。建立大数据监控模型,实时监控企业的业务风险状况。建立信用风险监控和预警指标,深入挖掘借款企业的账户交易信息、真实资金流和关联交易,对大额资金异常流动和不符合业务规则的交易流量下降进行及时预警,多维度交叉检查,有效识别挪用资金等高风险行为。针对还款意愿差、还款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贷款企业的治安违规信息、法院执法信息和纳税信息对违约信息进行监控和预警。分类指导和风险缓解。民营企业采取“一户一策”的风险缓释策略,流动性资本周转暂时困难,但产品有市场,民营企业运行正常。调整贷款期限、优化还款方式等措施可以帮助企业解决问题。
人力资本是商业银行信贷管理的核心要素。商业银行迫切需要完善人才培养的支撑机制,建设信贷专业团队,以提高信贷管理创新理念和合规意识为目标,制定有针对性的信贷管理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不同层次、不同侧重点的培训。信贷人员的贷前培训应侧重于提高基本业务技能和培养合规意识,而贷后管理应侧重于数据建模、定量分析和风险监控。信贷员在全面提升中可以预测和判断企业未来的经营趋势。
标题:运用金融科技破解民企融资难题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