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43字,读完约5分钟
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健康。社会所有部门都呼吁保护和增长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有法可依
青少年对互联网上瘾。新华社发布了程朔卓
近日,共青团中央召开2019年NPC代表建议和CPPCC委员提案处理座谈会。据有关媒体报道,将于今年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稿将增加一章关于网络保护的内容。同时,酝酿多年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有望于今年颁布。这无疑向公众发出了一个重要的信号: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将有法可依。
沉迷于互联网会导致许多问题
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一直是家长、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互联网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大大提高了。根据《中国互联网发展第43次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12月,中国互联网用户数量为8.29亿,普及率为59.6%。其中,19岁以下网民占21.6%,人数超过1.79亿。据资料显示,10岁前接触网络的未成年人比例高达72%,首次接触网络的年龄持续下降。
作为互联网的土著,《00后》自诞生以来就随着互联网而成长。这个群体比其他年龄组更熟悉互联网,他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也深受互联网的影响。利用互联网学习知识,开阔眼界,一方面,网络丰富了未成年人的成长和生活;另一方面,由于未成年人的心理发展还不成熟,他们容易受到不良网络内容的影响,如暴力、血腥和色情。
随着青少年网民数量的迅速增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造成不良后果的消息也频频见诸报端。“10岁的小学生偷他们父亲的银行卡给网络游戏充值”和“16岁的青少年偷钱给女主播奖励40万元”...青少年网瘾引发的许多问题困扰着许多家庭,并逐渐演变成严重的社会问题。2018年9月,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全球青少年过度依赖互联网的比例为6%,中国接近10%。同年,世界卫生组织将网络成瘾列为一种精神疾病。
网络成瘾不仅影响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影响他们的身体健康。据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小学生、中学生和高中生的近视比例分别达到45.7%、74.4%和83.3%。除了先天因素外,网络设备使用频率的增加也对青少年近视的加深起到了负面作用。
对现行法律的监督不足
针对这些现象,社会各界越来越多地呼吁防止未成年人沉迷互联网,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保护。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马、、丁磊等互联网行业代表就加强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建设安全健康的青少年网络生态发表了讲话。
目前,中国规范网络游戏的具体规定包括原文化部颁布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和《关于严格规范网络游戏市场管理的意见》,立法领域仍为空·怀特。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中国在《未成年人保护法》和《网络安全法》中做出了相关原则性规定。然而,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不断渗透和未成年人网络成瘾的复杂化,目前的管理方法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限,越来越不能满足当前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需要。一些专家认为,目前关于网络游戏内容的规定,包括反沉迷,过于笼统,没有具体和可执行的条款。
什么是反成瘾系统?这个平台使用什么技术来防止上瘾?技术标准是什么?筛选适合青少年的在线内容的标准是什么?目前,这些问题往往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而且大多是基于企业内部标准,这也使得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防沉迷系统设置。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统一的标准。有些游戏公司严格执行实名制,但有些公司不这样做,不能让‘坏钱赶走好钱’。”缺乏具体的法律标准也使得许多措施难以促进对未成年人的法律保护。
行动起来保护未成年人
尽管中国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仍存在空缺陷,但本次提案研讨会上发布的信息有望解决这一问题。专家认为,加快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立法工作回应了社会关注的问题,有利于从源头和机制上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将网络保护这一章写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草案,颁布《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通过立法确立行为规范和约束机制。根据法律规定,专家建议相关职能部门、网络平台和家长学校承担责任。网络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从来都不是单方面的责任。
首先,各职能部门要明确监管职责,依法对相关网络平台开发商和运营商实施系统的情况进行严格监督和审查,加大对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立法部门也需要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以应对新形势。其次,相关网络企业应积极承担企业责任,保护用户尤其是未成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实行反沉迷系统和实名制网络,区分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从而区分使用时间和内容。最后,要建立家校合作机制,对第一次上网成瘾的学生进行心理分析和指导,并配合监护人开展家庭教育。同时,我们也应该倾听未成年人的声音和意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护付诸行动的未成年人网络。(记者何新宇)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严松
标题:未成年人网络保护将有法可依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