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1字,读完约4分钟
本报记者牛
泉州一直是民营企业聚集、经济发展活跃的“东南重镇”。近年来,泉州的经济实力每隔几年就上升一个档次,成为福建省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泉州有很多民营企业。如何进行金融探索和创新,有效服务实体经济,是泉州金融机构必须考虑的问题。“近年来,泉州银行始终坚持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不忘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初衷,不断深化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在小额金融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2017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视频会议”交流了不偿还贷款展期模式。”谈到服务小微企业,泉州银行董事长傅子能经验丰富。
以创新加强小额信贷的研发
2013年,泉州银行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创新推出“无贷款”的贷款展期业务,为小微企业节省了时间、精力和资金,缓解了小微企业融资难、成本高的问题,对全国产生了积极影响。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泉州银行小微企业续贷采用“无贷款”的比例达到66%;累计“非贷款”交易超过1万笔,为企业节约融资成本2.5亿元。
同时,围绕数字转型方向,泉州银行积极探索利用第三方大数据、情景嵌入和先进技术进行技术授权,推出线下品牌“全兴汇贷”和线下品牌“全兴快贷”,旨在构建多渠道小额信贷服务模式。
为小微企业服务,必须有制度保障。傅子能表示,为了进一步完善小额信贷的领导机制,泉州银行成立了小微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总、分行、支行三级联动机制,快速解决小微企业服务过程机制的根源;制定“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和“两小两控”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充分倾斜内部资源;推进中小企业与零售行营销人员体系的逐步整合,打造“泛零售团队”管理模式,有效扩大小额信贷服务覆盖面。
“两个转变”促进评估体系的完善
“过去,我们都更注重贷款余额;现在,我们强调小额信贷的价值取向,并综合考虑贷款数量、家庭和覆盖面。”傅子能表示,泉州银行已经从“规模经营”转变为“价值创造”。同时,在激励方式上,从“利润核算”到“逐笔核算”,简化了复杂性,小微企业激励按笔按户实施,激励更加直接有效。2018年,新线下小微客户1300户,比上年增长5倍;100万元以下新增客户占90%。
“两个倾向”强化了积极的激励机制。倾斜信贷资源,分离信贷计划,充分保障小微企业信贷需求,运用积极的债务思维拓宽小微信贷资金来源。2018年,通过发行小微金融债券、申请再贴现和再融资,信贷资源突破50亿元,有效降低了小微资金成本,小微贷款年内转移价格比其他贷款低0.3个百分点。倾斜人力资源,在总行设立中小企业金融部和普惠金融部,组建500人以上的小微专兼职账户经理团队;在人才选拔中优先考虑提升小微企业的优秀人才。2018年,干部提拔了55%的中小微相关人员。
“两个挂钩”严格执行约束机制。一是明确分行“一把手”是小额信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将小额信贷考核指标的完成与机构“一把手”的评价、晋升和任命挂钩。二是将“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专项考核分开,突出服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任务指标,将考核结果与制度绩效体系紧密结合,提高考核扣分,加强对落后机构的激励、惩罚和监督,发挥考核中的“指挥棒”作用。
积极探索业务可持续性
"服务小微企业也需要持续探索业务."傅子能表示,泉州银行也在这方面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在银监会相关政策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操作,泉州银行提出从2019年起,新增小微贷款不良率不超过全行新增贷款不良率的3个百分点。在此基础上,根据分行所在区域的业务发展特点,建立了差异化容忍度评估体系。通过削减新旧资产和进行前瞻性预测,提高小微企业新资产的风险控制容忍度。
在尽职调查中执行“五个基础和一个命令”。为解决“不愿放贷”的问题,泉州银行设定了“五条底线”,建立了涵盖五个方面的小微企业尽职调查与豁免“负面清单”和22个细则。免除那些没有参与“负面清单”行为的人,或适当减少他们的责任,以实现前台、中间和后台链的全面覆盖。自实施尽职调查豁免政策以来,32人在审计后被免除问责,其中一半以上涉及小型和微型企业。同时,深植于合规信用文化理念中的“道德风险比信用风险更严格”是防范和控制微观金融风险的理念,违反道德风险的行为应从严、从严处理。
标题:泉州银行:从“规模经营”转变为“价值创造”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