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999字,读完约10分钟
[摘要]我们越接近21世纪,服装的款式、颜色和面料就越多样化。色彩丰富、风格大胆的服装打破了PICC (601319)的戒心,人们不再认可整洁单一的服装风格。
特约记者张文婷卢周平林思民
新裤乐队主唱彭磊身着皮夹克和黑色紧身衣亮相,引起了全场的掌声。他全身装饰着时尚的符号。他的形象,即超越歌曲的表达,构成了一种充满愤怒的视觉语言。在场的其他人,包括音乐家和观众,也有丰富的服装风格,包括外国嘻哈风格和哥特式风格。这是2019年最受欢迎的在线视频节目,名为“乐队之夏”。这可能是目前中国最时髦的场景之一。
女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衣服是一种语言。”哲学家卡西尔也说过:“人是视觉符号的动物,而视觉符号来自服装。”如今,人们对时尚的追求可以看作是一种丰富的象征性表达。走在广阔的街道上,人们有五颜六色的衣服和各种各样的个性,人们有衣服可以穿,有颜色可以选择,有相似之处可以展示。
恐怕70年前的中国人很难想象这篇文章开头提到的时尚。人们常说“衣、食、住、行”,基本上是把衣当作生活的必需品。然而,在中国漫长的岁月里,“有衣可穿”一直是最基本的需求,它与基本的生存需求如避寒和防寒联系在一起。当一般大众的衣食仍然是一个大问题时,为什么还要注意衣着呢?
20世纪50年代:考虑政治便利
回顾建国初期的“统一”风尚,不仅是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也是一次服装革命。
20世纪50年代,处于战后经济恢复和建设时期,政治影响了人们的主流意识形态。因此,当时的流行不是由于它的特殊或美丽的风格,但整个人主要是“简单”和“革命”。用粮票买食物和用布票买衣服是那个时代的显著标志。
“每个人都有不止一个职位。这块布很窄,只有2英尺2英寸宽,最宽的是2英尺5英寸。一年只能做一套衣服,高个子的布票不够。衣服烂了可以补,小孩的内衣不能补。所以我的家人现在还在抱怨我: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每天都穿又旧又烂的衣服。”一位1953年出生的老人回忆起当时江西的情况。
借鉴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工业品由单一或极少数大工厂垄断,而以前的成衣则由各种作坊生产,导致款式萎缩,数量剧增。蓝色、灰色和黑色很突出,甚至显示出“蓝色海洋”(因为蓝色是酸性染料,洗后基本不褪色,而其他颜色如黑色是热熔染料,容易褪色)。以中山装、列宁装、人民装和军事休闲装为主流,黑衣人、苏联工人帽和苏联大花布也因政治影响而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装是第一个引发这一潮流的。早在民国时期,孙先生就将欧美服装与日本学生装相结合,改进了以呢绒为主的中裙的弊端,设计出比传统服装更具灵性、更便于活动的新装。从那以后,它一直是一种流行的风格。
后来列宁的服装开始流行起来,这种服装最初是在中国的延安诞生的,当时的干部都穿着。男女最初的款式相同,差别不大,但逐渐发展成女装,上身有一种无产阶级年轻女性时髦进步的象征感。人民服装是在中山装和列宁装的基础上进行微调的,因为当时主要是干部穿的,也叫“干部服”。
在与苏联关系像好兄弟一样密切的时代,一种名叫“布吉拉”的服装开始流行,由苏联大布制成的男式衬衫也开始流行,其明亮清晰的颜色成为当时的一道美丽风景。列宁服装和“布吉拉”实际上是当地文化和苏联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中国人所热衷和追随的。
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列宁服装很少出现在人们的衣服里。然而,不规则的自然灾害和耕作能力的缓慢进步导致棉花收成不足,这使得难以供应充足的纺织材料。人们的服装选择再次受到限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更加坚固耐用。
一位年长的作家在他的记忆中生动地描述道:“20世纪50年代我在学校的时候,当我遇到来访的亲戚朋友时,借衣服是一种普遍现象。那时,大多数人冬天只有两件衣服,棉花和夏天,成年人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三年”的“九年制”。每个家庭都是这样,没有人嘲笑任何人。”
在这个人们致力于革命建设的时代,如何穿着时尚,如何吸引眼球,不是人们所关注的,更不是人们有条件期待的。
六七十年代:“赤潮”
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爆发时,学生们组成了红卫兵,高喊“破四旧,立四新”的口号,身穿绿色军装,腰间系着一条宽大的棕色武装腰带,胸前戴着毛主席的徽章,肩上扛着帆布包,胳膊上戴着红卫兵的布质徽章,脚上穿着草绿色的解放鞋,这是当时红卫兵的标准。那时,只要女人的发型太时髦,她们就可以被称为“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所以女孩会把头发剪短,扎两条辫子,而男孩会把头发剪平。
人们认为草绿色的军装最能代表革命,许多女人甚至不喜欢红色的衣服和武装,所以穿成这样的人在街上随处可见。这时,服装的特点明显地实现了跨阶级、性别和年龄,实现了服装的完全统一。
在过去十年的“文化大革命”中,“四旧”和“小资产阶级”成为红卫兵要消灭的主要对象。只要与服装相关,原有的服装就被一件接一件地毁掉,而服装和高跟鞋一度被推到风口浪尖,几乎没有人再穿上它们。代表资产阶级的西装和旗袍在当时更是禁忌,前代的服饰文化逐渐衰落。相反,整个国家是灰色、绿色和绿色的。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改革开放打开了国家衣柜的大门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服装颜色几乎是蓝色、灰色和黑色或者蓝色、绿色和黑色。当时,外国人称中国人为蓝蚂蚁和灰蚂蚁。乍一看,街上衣服的样式和颜色很不一样。这时,一位法国时装设计师来到中国,他的一系列行为悄悄地改变了中国服装业的市场。
法国时装设计师皮尔·卡丹于1978年来到中国。他走过中国的街道,发现中国人的服装太单一,于是他看中了中国服装市场,在中国举办了一场时装秀。舞台上华丽的模特与人群中鹤立鸡群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场时装秀不仅极大地影响了观众的视野,也让中国人对外国服装时尚有了更多的了解。这场时装秀让人们开始怀疑自己保守的服装品味,追求时尚。
同年,邓小平宣布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这是历史上划时代的改革政策。它改变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中国服装业的发展趋势。“改革开放”的大门已经打开。在中国投资的外国商人、回国建设的海外华人,以及争夺顶尖职位的新一代国内年轻人...各种各样的繁荣迹象表明,新的有趣的东西正蜂拥而至,我们的中国加快了融入世界的步伐。改革开放后,中国更多地接触到了许多外国的服装文化,可以选择的服装产品从老式的第三种到各种各样的服装款式。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这个国家大开放,风从四面八方吹来。在经济复苏和不断进取的形势下,服装业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再加上国家的大开放和西方文化的传播,人们对物质的追求更高,对美的审视更高,对美的理解更深,着装风格也逐渐变得成熟和苛刻。
随着电视和其他产品的发明,电影和电视剧中的角色已经成为每个人试图模仿的对象。说到影视作品的传播,它也促进了公众的审美。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经典“真英雄”系列和中国制造的“上海海滩”中,周润发经常以一个帅气而咄咄逼人的形象出现,比如一件白衬衫、一件黑色西装外套、一条领带和一副太阳镜。服饰风格和形象的变化都标志着中西服饰文化的融合,甚至他的服饰也受到当时许多年轻人的追捧,被称为“发服”。发型也受影响,“蘑菇头”已经流行起来,而且男性普遍接受留长发。随着思想的逐渐开放和生产力的发展,女装也发生了变化,从保守单调到开放多样,如喇叭裙和三角裙配大裙。
后来,引进了外国影视剧《加里森敢死队》、《大西洋人》(600558)和《霹雳舞》。在剧中,身着西装、燕尾服、风衣、紧身衣、t恤、宽松运动裤、喇叭裤、羊毛衫和牛仔夹克的外国人是各种各样的时尚服装,在整个时代掀起了对西式潮流的热情。
从20世纪90年代到21世纪,中国出现了丰富的服装样式,人们的服装朝着自由、开放和休闲的方向发展。有人在杂志《时尚的一个世纪》中提到,“商务休闲”这个名字已经彻底改变了职场着装。这使得带布纽扣衬衫和礼服鞋进入公众视野,人们在工作时可以选择穿更时尚、更合身的工作服。
我们越接近21世纪,服装的款式、颜色和面料就越多样化。色彩丰富、风格大胆的服装打动了中国人的心。每个人都不再认可整洁和单一的服装风格,对服装的追求从方便的劳动转变为时髦和时尚。服装已经成为个人品味和魅力的体现。将来,人们希望衣服能显示出他们的气质和对生活的态度。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开始了解国际品牌(如范思哲、迪奥等)。),并且正在一步步地接近国际潮流。无论这些品牌有多奢侈,它们都不能再忽视中国市场。中国正在跟随世界的潮流。人们怎么能停止追求时尚呢?
从随波逐流到彰显中国特色
21世纪,中外文化相互影响,中国服饰的审美趣味逐渐成为世界时尚。
中国人随时都能收到各种信息。受外界影响,这种风格正在流行。外国嘻哈风格、哥特风格、洛丽塔时尚等等都受到了很多年轻人的追捧。经过舒适的重组,中国传统服饰旗袍和汉服重新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女人可以穿得中性、酷,男人可以追求可爱和精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各种服装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人们不再一成不变,只要他们不停止思考,他们就能找到自己的风格。
如今,强大而独立的中国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其独特的服饰风格,其灵感来自水墨丹青,象征着泼墨风格的文学氛围;有老虎图案和龙图腾风格,来自龙和老虎的趋势,象征神威的吉祥...
许多设计的服装充满了中国民族的气息,具有灵性和特色,这使得我们的民族特色进入了世界时尚,这也是中国生活水平和实力提高的体现。在时代的泥沼中,中国最终将能够生活在生活的高处。
从古代到现代,每个时代都有一代人的生活和记忆。他们的服装是平淡生活中的又一亮点,展示了那个时代的特征,甚至是整个民族的精神和社会形态。正是雷的皮夹克和黑色紧身衣,它是乐队文化的启蒙,是人们精神文化发展的见证。
服装不仅是一个时代的遗产,也是每个时代的见证。
标题:从蔽体到时尚的70年“穿越” 中国大众服饰美丽蜕变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