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014字,读完约10分钟
面对高原贫困地区巨大的资金缺口,精确扶贫工作仅靠政府财政的力量无法满足“精确扶贫”的需要,需要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创新投融资模式,有效有序地支持“精确扶贫”。四川省阿坝州立足自身实际,坚持市场化、法制化、可持续的金融扶贫工作基调,大打“精准”牌,创新金融扶贫“七精准”工作方式,形成“政府为平台、市场为主导、服务精准、风险可防范”的金融精准扶贫新模式,形成了具有较强实效性、可持续性和可复制性的金融精准扶贫模式
运行模式
(1)突出金融平台的精细化建设。为解决金融运行规律与扶贫特殊性之间的矛盾和困难,阿坝州党委、州政府将金融扶贫工作纳入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出台了《阿坝州金融扶贫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了“党委统筹、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进、部门联动”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和金融机构参与”,有效整合了政策资源优势,实现了国家金融工作委员会的领导; 州政府在平台建设、市场培育和风险防控等方面为金融发展创造条件;中国人民银行发挥金融监管、政策执行和金融智库的作用,牵头推进相关工作;财政、经济、扶贫等部门共同努力,为金融扶贫提供政策支持;金融机构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要素保障,开创了阿坝州金融扶贫的新局面。
(二)突出市场机制的精细化建设。一是建立政府、银行和企业三方融资对接机制。根据消除贫困的工业计划,政府通过设立工业基金和其他形式积极引进和培养市场参与者。中国人民银行履行货币政策传导职能,充分利用宏观审慎调控政策和货币政策工具,引导金融资本流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低成本财政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享受财政优惠支持。二是完善市场偏差的干预机制。注重扶贫贷款市场化运作的实时监控,不断派出工作组对各县的金融扶贫情况进行调查和评估,特别关注扶贫小额信贷和扶贫再融资的应用是否受到非市场因素的干扰,并将结果应用到政府开展的扶贫评估中。三是建立利用小额信贷扶贫的适当机制。按照市场化的原则,应充分考虑风险因素,对所有贫困家庭的信用评级应遵循市场化的方法,同时通过行业驱动等市场认可的手段,有效提高贫困家庭的信用。
(三)突出产业支撑的精确整合。以支持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打造金融精准扶贫基地,通过吸纳就业、土地出让、分红、技术支持和商品收购等方式,增强已办卡脱贫的贫困家庭的可持续性。泉州先后建立了“农业产业化(畜牧业)、文化旅游、乡村旅游、民族文化产业、创业就业”等五大基地。完善合格基地基础金融服务,建设农村综合金融服务站;同时开展信用用户和信用村评估,促进信用和信用联动,形成积极的守信激励机制。
(4)突出个人需求的准确连接。一是建立贷款风险缓释机制。泉州市十三个县(市)及时设立并补充扶贫小额信贷风险补偿资金,主办银行发放贷款不超过10倍,政府和金融机构按8: 2的比例分担风险。二是落实主办行“分片推进全村”的工作责任制。加强县、乡、村之间的联系。金融机构以乡镇为单位,划分责任区,全面查清贫困户,负责信用评级和贷款发放;推动县(市)政府与主办银行签订目标责任书,并逐一分解落实扶贫贷款和金融服务改善任务。第三,建立规范的信用评级体系。在由乡镇村委会、驻地干部和群众代表组成的村级风险控制小组的协助下,主办银行将根据诚信、劳动力、劳动技能和家庭收入四项指标以及“5221”权重,对贫困家庭进行授信。
(e)强调政策激励的精确指导。一是促进央行再融资政策的有效实施。累计使用27.94亿元再融资资金支持贫困户和产业发展,使用扶贫再融资支持有创业能力和创业意愿的贫困户的扶贫小额信贷;在坚持真正带动和有效带动的前提下,通过扶贫再融资支持新的农业经营主体和龙头企业。二是加强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激励和引导。加强农业银行“三农”改革的管理,引导符合条件的县区农业银行将优惠存款准备金率政策释放的资金投放到深贫困县区。第三,充分发挥民生信贷政策的优惠作用。综合运用民间贸易和货物优惠贷款、商业担保贷款、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等政策工具,充分调动各信贷主体的积极性,有效支持扶贫。
(6)突出服务效率的精确提高。第一,强化信用环境。全面开展信用用户、信用村、信用镇、信用县和信用主体评估。建立覆盖全州1354个行政村的信用村评价标准,根据评分等级将信用村评定为abcd级,支持不同的信用标准,发挥信用驱动作用。二是深化农村支付建设。开展空农村白色农业救助和退出服务点建设,逐步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基本金融服务全覆盖。针对贫困村的发展差异,由于村庄政策,退出服务在高山偏远牧区得到巩固,移动支付在集镇得到推广,形成了“两头抓、中间稳”的农村支付建设理念。第三,加强后续保险服务。充分发挥政策性保险的自然风险稳定器作用,试点、完善和发展巨灾保险、牦牛保险、特殊农产品价格指数保险等产品,对防止贫困人口因灾返贫发挥了积极作用。
(七)突出潜在风险的精确防范。一是建立风险共担补偿机制。推动建立州县两级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共担基金、农业产业化贷款风险共担基金等各种风险共担基金,建立金融精准扶贫产业基地贴息政策,对基地贷款贴息3400万元以上。二是开展“政府投资银行和企业”试点。《阿坝州推进“政府、银行、企业、家庭”五方联动扶贫实施方案》出台。泉州十县与四川农业信用担保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县财政出资设立风险基金。省级农业负担、县级财政风险担保基金和合作银行按4: 3: 3的比例分担。
显著的结果
(a)财政资源继续聚集在贫困地区。截至2018年底,泉州市金融精准扶贫贷款余额为170.8亿元,占比57%。金融精准扶贫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5.09%,低于泉州市所有贷款的加权平均利率。
(二)工业基地综合效益显著提高。通过推进基地建设,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全面提高,产业基础得到巩固,生产技能不足和贫困户收入基础差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截至2018年底,全州已成功建立金融扶贫基地82个,贷款总额19.2亿元,直接带动了1.6万户家庭,其中建立档案和建卡的贫困家庭2647户,经准确认定,占全州“支持生产和就业发展”计划总数的11%。
(3)贫困家庭获得信贷的情况显著改善。泉州已与已建卡的贫困家庭所在的行政村签订了“分承包”责任书,贫困家庭扶贫小额信贷评级100%全覆盖。建立了1.63亿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共担基金,真正实现了对贫困家庭的无担保无抵押贷款。
(4)获得金融服务的效率显著提高。信用价值得到有效提升。截至2018年底,泉州市贫困户、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用评级分别达到100%、93.3%和82.9%。共评估6个信用镇、154个信用村、28524个信用用户和1412个星级农户,发放优惠贷款9999万元,为农户节约融资成本约132万元。
创新价值
(1)有效解决了金融机构不愿放贷的问题。商业金融机构追求利润、规避风险的属性,与金融扶贫固有的高风险、低回报、高成本和长周期相矛盾。银行信贷问责机制日益严格,农村金融机构人员匮乏,农村风险意识薄弱,导致了“贷款银行不愿放贷,基层贷款人员不愿放贷”的现象。通过部门联动推进政策整合,建立扶贫小额信贷保险基金、农业产业化贷款保险基金和基础贴息基金,解决银行后顾之忧,开发一系列保险产品,提高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
(二)有效解决了贫困户贷款问题。阿坝州强化了信贷和支付的金融支持作用,发挥了金融和担保的激励作用。建立覆盖全国606个贫困村的信用评估机制,组建“金融风险控制员、金融联络员、金融管理者和金融监管员”队伍,提高基层扶贫风险控制、政策宣传、信用评级和作风监督的质量和效率。建立帮助农民取款服务点,覆盖所有行政村,逐步承载代理支付、小额汇兑、涉农补贴直缴等综合金融服务,实现“基本金融服务不离村,综合金融服务不离镇”。
(3)有效解决了金融服务效率低下的问题。发展工业和增加贫困家庭的收入是扶贫的难点。阿坝州始终把产业扶贫作为重要抓手,形成了“贷款跟随产业、贫困人口跟随产业”的良性发展格局,推动扶贫模式从“输血”向“造血”转变,金融服务效率显著提高。
体验启蒙
(1)必须重视平台机制的顶层设计。金融精准扶贫最重要的是做好金融平台和制度机制的顶层设计,这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基础和前提。阿坝州金融扶贫工作机制是领导阿坝州金融扶贫工作的关键,是党委主导、政府主导、人民银行推动、部门联动、金融机构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必须重视扶贫的财政政策激励。商业金融机构在扶贫中往往面临高风险、低收入和资本周转缓慢等不利因素。因此,要建立积极的政策激励机制,加强财政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协调,建立和完善扶贫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机制,合理分散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在税收激励、财政激励和成本补贴方面,优先考虑为贫困地区服务的金融机构;为不良扶贫贷款的收缴提供必要的司法支持;适当的政策激励,如提高贫困金融机构或贫困金融产品对不良资产的容忍度,将更好地激发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倾斜。
(3)必须注意工业需求的准确连接。为了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前提下摆脱贫困,实现利益最大化,金融干预必须有一个承上启下的主体。坚持工业扶贫和金融精准扶贫同步推进,必须按照贯穿性原则,建立金融支持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联动机制,以支持产业发展和工业扶贫为突破口,建立和完善政府、金融机构、工业企业实体和贫困户之间的有效利益联动机制,通过吸纳就业、土地出让、股权分红、技术支持、商品收购等方式实现。,增强推动已建卡贫困户脱贫的可持续性,进一步实现各种资源的良性循环。
(4)必须重视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支持。除信贷支持外,围绕“建立标准、建立规范、提高质量”的要求,巩固良好的信贷环境,构建顺畅的支付体系,是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的支撑。推进贫困地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开展信用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建设,将信用优势转化为信用优势。
(作者: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农村振兴战略研究智库)
标题:金融精准扶贫的阿坝样本剖析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1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