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07字,读完约6分钟

阳明

自2015年底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引入了mpa评估体系,形成了“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如何在本地实施双支柱监管,以维持地区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为此,笔者总结了秦皇岛市实施双支柱监管的经验,分析了中小地方法人在实施政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政策改进建议。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结果

一、防范系统性风险,加强反周期调整和结构性引导,增强金融机构稳定性。从评估结果来看,实施三年多以来,符合标准的机构比例和优秀机构数量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8年第四季度,符合mpa标准的机构数量占71.43%,比2017年第四季度高出28.57个百分点。同时,从2017年第二季度开始,优秀的金融机构出现在评估结果中。从评价指标来看,表外理财业务逐渐源于回报,空资金转移带来的风险进一步降低。以城市商业银行为例,2016年至2018年,秦皇岛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业务稳步减少,表外理财余额和增速明显下降。2018年,表外财务管理余额减少至48.89亿元,同比增长-9.78%。渠道业务和信贷类业务按照监管要求有序回归,2018年信贷类业务压力下降4.82亿元。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2)货币信贷政策有效传导,金融机构流动性水平相对充裕,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大。根据资产在2000亿元以下的金融机构的流动性比率指标,秦皇岛本地法人金融机构近五年的流动性指标远高于25%的监管要求,整体流动性水平较为充裕。经过2016年的调整后,整体流动性稳步上升,并趋于稳定。同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得到有效增强。2018年,秦皇岛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新增贷款比去年同期增加61.18亿元,占2017年总投资的98.29%,占2016年总投资的2.1倍。涉农贷款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同比增幅达到20%左右。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问题

(1)城市商业银行基础广泛的信贷增长迅速,资产扩张压力较大。广义信贷快速增长的原因是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增加对小微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信贷供应;考虑到资本消耗、提高流动性水平等因素,并考虑到收入因素,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券及基金投资有所增加,推动了债券投资、股票及其他一般信贷投资的增长;面对强有力的监管政策的不断推进,金融机构的渠道业务面临着回报,这导致贷款“膨胀”。广义信用指标的评估反映了mpa评估要求金融机构以资本约束为核心的发展本质。目前,由于资本补充渠道的简化,金融机构的资产扩张面临挑战。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二)部分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出现反弹,这可能导致信贷风险。由于历史原因,重组失败带来的不良回报,经济低迷带来的经营困难等。,不良贷款现象反弹,这反过来降低了拨备覆盖率,导致一些指标达不到标准,金融机构被列为高风险的可能性大幅增加。高风险机构的存在不仅会加剧信用风险的产生,还会成为系统性风险的触发点。对于不良贷款率已升至两位数的金融机构来说,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迫在眉睫。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3)金融机构审慎经营意识仍需进一步强化。为了适应新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新的变化,mpa正在逐步完善现有的政策体系。由于现有的奖惩机制还没有显示出对一些金融机构的制约能力,金融机构运气好,对评估工作重视不够,缺乏对评估指标和结果进行事前衡量的审慎管理意识,宏观审慎评估工作处于被动局面。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建议

(1)发展“双光”业务,向内涵式发展模式转变,合理配置资产侧业务。目前,广义信贷仍是中小地方法人金融机构资产配置的重点,资本消耗是不可避免的,从长期来看不可避免地会影响流动性水平。粗放型发展的弊端逐渐显现,转型发展是必由之路。从“内生+外生”的角度提高资本补充能力,逐步解除mpa评估下的规模扩张约束。完善与自身业务规模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体系,构建符合当前发展的多层次资本管理辅助体系。加大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队伍投资和科研水平,大力发展低风险、低资本消耗的轻资产、轻资本业务。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二)多方联动消除不良,夯实资产扩张基础。由于高风险对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行影响很大,监管部门应会同相关金融机构加强对不良风险的处理。农村信用社要盘活存量,用活增量,引入“活水”,做好不良贷款处置,为资产稳步扩张打好基础。监管部门应根据金融机构的具体情况,在政策允许的条件下,放松对金融机构的指标考核,在过渡期给予政策支持,缓解不良贷款对业务发展的制约。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3)增强宏观审慎经营的意识和能力,构筑防范金融风险的底线。要提高对审慎管理理念的正确认识,将审慎管理理念融入日常工作,提前计算广义信贷、宏观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的边界值,在健全管理的基础上合理配置资产,增强抵御金融风险的能力。充分利用宏观审慎评估的反周期调整和结构导向,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率,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增加对小微企业和民营经济的信贷供给,促进金融收益的来源。

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4)优化“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探索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预期管理,进一步优化货币政策效果,防止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进一步深化宏观审慎政策的反周期调节功能,根据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从时间维度和结构维度动态优化宏观审慎政策的相关内容,去杠杆化和稳定杠杆化并重,引导金融机构稳健经营。应努力探索双支柱监管框架的方向和力度之间的平衡,以防止双支柱的溢出效应。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属于宏观管理范畴,两者都可以反周期调整。然而,它们的重点和侧重点不同,它们的协调尤为重要。

标题:双支柱调控的基层落地与实施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8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