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长期护理保险试点的呼声越来越高。
在9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要发展医疗保险,增加老年人可以选择的商业保险种类,加快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随后,民政部于9月20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养老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要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鼓励商业长期护理保险产品,建立多层次保障体系,满足多样化的护理需求。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于2016年6月发布《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指导意见》,15个试点城市开始探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至今已有三年多时间。按照既定目标,试点城市用一至两年时间积累经验,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形成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框架。
在为期三年的试点项目中,这项越来越受关注的保险发挥了什么作用?面临什么问题?近日,记者来到江西省15个试点城市之一的上饶市和浙江省嘉兴市进行“自愿”试点,寻找上述问题的答案。
长期保护的风险,给雪中的木炭
“在雪地里伸出援助之手”是两地残疾人亲属在采访中说得最多的四个字。
记者来到嘉兴秦家园老年护理中心护理区的病房时,一名护士正在给姚景莲(化名)清洁口腔。根据放置在老人床边的护理服务计划执行记录表,护理人员有27项任务,其中头面部清洁、梳理、手脚清洁、温水沐浴、口腔清洁、排泄护理等任务需要每天进行。
“我妈妈98岁了,患有严重的关节炎,大部分时间只能呆在床上。我过去住在家里,需要有人一天24小时照顾我,现在我已经70多岁了。”姚景莲的女儿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在这种情况下,她的母亲于2017年住在秦清嘉园老年护理中心。
谈到护理人员的工作,姚景莲的女儿一再称赞:“擦身体、洗头、洗脚、剪指甲、和老人说话特别有耐心;也使用专业护理技术按摩老年人和锻炼肌肉。虽然我在床上躺了很长时间,但我母亲从来没有过压疮和便秘。”
除了减轻护理负担,长期护理保险还减轻了这个家庭的经济负担。
在嘉兴试行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之前,姚景莲每月2000多元的退休工资不足以支付每月的护理费用,他的子女需要分担其余费用。他们的孩子承认,如果这种成本持续很长时间,它就不是一个小负担。现在,长期保险每月为姚景莲支付2100元。姚景莲的女儿说:“有了长期保险,不仅医保局会时不时来这里检查,还能为家人省钱,让我们全家人都感到更放心、放心。”
根据嘉兴市长期护理保险的相关文件,被保险人选择定期居家护理。长期护理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每月1500元,支付比例为80%,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200元。选择长期24小时连续护理。医疗机构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2400元,支付比例为70%,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680元;像姚景莲一样,在养老机构,每月最高支付限额可达3000元,支付比例为70%,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2100元。
从嘉兴市实施长期保险制度到今年8月底,嘉兴市参保人数在1年9个月内达到400万人,共受理伤残评定申请15,508件,评定14,151件,共有9,505名重度残疾人享受待遇。其中,2670人选择在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享受24小时连续护理,占28.1%;6835人选择家庭护理,占71.9%。
作为上饶市15个试点城市之一,截至2019年8月底,已有25批2744人申请伤残鉴定,2415人通过鉴定和公示后享受长期保险待遇,长期保险赔付近2000万元。它解决了33%至60%的残疾人个人或家庭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残疾人的生活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上饶市医疗保险局局长郑守清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
护理行业已经开始崛起
“长期保险试点期的成效显而易见。”嘉兴市医疗保险局副局长王保国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记者,这不仅减轻了残疾家庭的经济负担,实际上增强了人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还促进了家庭护理行业的发展。
在长期护理保险试点之前,嘉兴的家庭护理行业几乎是空白色。经过一年多的试点,地方养老机构扩大了规模,同时引进了浙江省以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初步显示出居家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工作者从无到有的良好势头。
在设计长期保险制度时,就已经考虑到要取得这样的结果。在嘉兴,如果被保险人选择定期家庭护理,长期护理保险的最高支付限额为每月1500元,支付比例为80%,每月最高支付限额为1200元。其中,600元用于支付护理机构的服务费用,300元用于购买护理耗材,300元用于护理亲属的劳动报酬。
在采访中,许多残疾人家庭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已经由我们的家庭完成,并可以继续完成。为什么我们不能把护理机构的费用给他们的家人?”"这主要是为了培养护理服务的实力."王保国说,家庭护理仍然是长期保险服务的“主战场”。
根据中国保险协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长期护理调查报告》,近70%的60岁以上老人希望得到家庭护理和家庭护理。居家养老并不仅限于老年人。CPIC安联最新发布的《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报告》(2019)显示,即使是中青年人也选择家庭护理,接近50%。
记者注意到,提出问题的残疾人家庭基本上处于健康和退休阶段,有很多兄弟姐妹可以轮流照顾他们。随着中国老龄化的进一步深化,延迟退休的稳步推进,独生子女成为主要的照护力量,要满足未来多元化、多层次的照护需求,就必须采取行动,大力培育照护产业。
至此,各地在长期保险试点中正在规划和采取行动。在上饶,如果残疾人选择在家由家人照顾,在家人接受专业护理培训后,长期护理保险将按每天15元支付“工资”。不过,“我们已经和有关部门达成共识,今后即使提高长期保险的赔付标准,也不会提到15元的日标。”郑守清说,一方面,被保险人应该认识到长期保险不是补贴或养老金;另一方面,也不利于促进护理产业的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上饶的护理机构培养得比较慢。”与试点开始时相比,选择领取现金的被保险人的比例从95%下降到约70%,而在护理机构选择家庭护理的比例增加了20%以上。”郑守清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增加护理机构的供给,提高服务质量,让更多的参保人在家享受护理机构提供的服务。”
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过去三年,长期保险试点取得了积极进展。首批15个试点城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出台了规划。此外,还有40或50个“志愿”试点城市,而且有继续扩大的趋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实验室首席专家郑炳文对此予以肯定。然而,他也指出,由于缺乏统一的体制框架,只有15个试点城市在覆盖面、受益规模、保护水平、融资渠道和融资标准等方面存在不一致和不确定性。随着越来越多的城市参与试点,试点的时间越来越长。考虑到公平和可持续性原则,在扩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前,应统一制度基本框架、基本筹资原则和基本待遇水平等关键问题,防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碎片化进一步扩大。
除了迫切需要统一体制框架外,在试点过程中,最强烈反映的问题是护理人员严重短缺。
"上饶现在护理服务人员极度缺乏."郑守清说,虽然上饶近年来加快了护理服务人员的培训,但还远远不够。然而,护理人员的缺乏直接影响了长期保险的供给效率和效果,制约了长期保险制度的有效推广。
《中国商业长期护理保险发展报告》(2019)认为,中国护理市场仍不成熟,劳动力短缺进一步加剧了长期护理市场的供需失衡。从人才缺口来看,目前中国有4063万残疾和半残疾老年人。根据国际残疾老人和护士3: 1的分配标准,中国至少需要1300万名护士。然而,目前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的服务人员不足50万人,注册专业护理人员不足2万人。另外,我国老年护理人员普遍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流动性较高,往往缺乏专业护理知识和临床护理经验。
面对现实情况,作为经办机构的保险公司并没有被动等待,而是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让被保险人享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例如,泰康养老凭借其在综合护理社区的管理经验,为日常护理项目制定了78项长期护理服务标准和26项操作性评估标准。在办理长期保险的过程中,泰康在试点地区应用了这些标准。同时邀请在泰康老年社区具有丰富专业临床护理经验的居家护理培训师定期将专业护理课程移至长期护理保险一线,首次解决被保险人的居家护理问题。
9月底,本次访谈结束时,民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养老服务供给促进老年服务消费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22年底前培训1万名养老院院长、200万名老年护理人员和10万名专职和兼职老年社会工作者。这项政策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加入这一行业,并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标题:长护险正在促进护理产业快速兴起
地址:http://www.jsswcm.com/jnxw/14021.html